拍卖业专家把脉2017艺术品市场
2017-02-23 11:19
来源: 深圳商报

拍卖业专家把脉2017艺术品市场

人工智能朗读:

深圳藏家多有潜力

目前,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保利等拍卖公司的2017春拍拍品已启动征集。谈到今年艺术市场的趋势,汪志坚说,今年的情况会与2016年相似,北京、上海等拍卖行也都坚持来做,继续征集好作品,也希望有这方面的爱好者能关注、参与进来。汪志坚还谈到,在这方面,深圳很有潜力,因为这里有实力和有钱的人多,希望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投资之中,留意到艺术品这方面。

吸引新的投资者进入艺术品市场似乎是今年的“出路”之一,《收藏》杂志社副总编辑季英伦表示,市场早期一定是金字塔形的,但如果要实现一个真正完善的、稳定的市场结构,就需要筑起底部,即吸引一些年收入在100万~200万元之间的投资者进入艺术品市场。随着市场的继续发展,底部筑起后会慢慢变成一个菱形结构,这也是最稳定的结构。

而“在艺”App创始人谢晓冬表示,在经历市场的调整之后,市场价值将回归理性。投资者投资西方艺术品无可指责,然而收藏家重视本国的艺术创作,扶持年轻艺术家也是责任感的体现。艺术创作能够成立,不能只是藏家呼吁,艺术评论家也要有责任感,策展人也要提高展览品质,这需要整个艺术生态的努力。

古代近现代书画“稳中求进”

记者也留意到,2016年是古代书画市场集中爆发的一年,不少重量级拍品突破亿元大关,比如曾巩《局事帖》、任仁发《五王醉归》等,汪志坚告诉记者,今年的艺术品市场,还是要靠近现代书画、古代书画的名家佳作撑住,希望能继续征集到重磅作品。

收藏家朱绍良则表示,古代书画市场的热,说明艺术市场开始回归美术史脉络。在古代书画板块中,最重要的就是价值发现,30万元买进书画,却能千万元卖出,回报率数十倍,靠的就是对艺术品背后的价值发掘。当然,也要分辨艺术商品和艺术珍品,好的东西只会越来越贵,反之亦然。

在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被认为能够“稳中求进”之外,新水墨市场则被认为仍有泡沫。新水墨在2012年前后进入市场发展的高峰,然而却昙花一现,近年市场又迅速滑落。汪志坚认为,新水墨总体还是比较小众,炒作可能性比较大。

在鉴赏家、策展人杨建国看来,新水墨从火热渐趋平淡,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上升太快,尤其价位上升太快,艺术家扎堆式地进场。这使得市场从2013年秋季开始下跌,包括很多价格高的艺术家作品也是如此。但是,年轻艺术家往往在拍卖市场出现的不多,而更多出现在画廊,原来的艺术家选择方式有些粗放,经过这一轮调整之后,出现了很好的转变。这对于市场来说是一种利好。

策展人朱小钧则提出,从某种角度来看,拍卖市场是有炒作的,但这些被炒作的作品大多是好作品,作者都具有自己扎实的基本功,有着自己独特的绘画立场,更加深入地回望传统。另一方面,近年来艺术作品展览的品质逐渐被重视,展览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一定的资金,也为作品的展示提供了场地。

[编辑:倪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