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近半家庭“父教缺失”
2015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曾做过“第二次全国家庭教育现状调查”。400个中小学生家长样本资料的统计分析显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夫妻共同承担不足四成,母亲依然唱主角,父亲“缺位”近一半。
此次调查中,用14个指标考察家庭教育分工情况,包括:辅导孩子学习、培养孩子特长、接送孩子上下学、开家长会、培养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教孩子明辨是非、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和孩子一起游戏及和孩子聊天。统计数据显示,家庭教育分工中,“妈妈为主”的家庭占43.2%,“爸爸为主”占10.8%,“爸妈共同承担”占39.9%,“其他人做”占2.6%,“没有人做”占3.5%。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父母由于生理特征的不同,应当有着天然的分工:母亲在与孩子的亲密性上占优,而父亲则在培养孩子独立性上占优。“在孩子婴幼儿时期,应以母亲的照顾和养育为主;但从孩子上学开始,父亲的养育和教导占比就应当逐渐增大;到中学时期,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应该超过母亲。”
而调查却显示,在母亲不占优势的方面,比如开家长会、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安抚孩子等,也存在较多父亲缺位的现象。而专家表示,父亲在教育中的“缺位”,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不利,也加重了母亲的负担。
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美国,70%以上的罪犯,都来自缺少父教的家庭。父教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孙云晓指出,父教缺失或导致两个极端结果:一是孩子变得懦弱,二是孩子变得暴躁、攻击性强。
TIPS
父亲陪伴的质量 比陪伴的时间更重要
正如于女士在微信群表述的那样,许多父亲不得不牺牲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而努力工作养家,有的家庭甚至会面临父亲长期在外工作的情况。这样的父亲要怎么做,才能不缺席孩子的成长?
孙云晓认为,夫妻关系是一切家庭关系的基础,在妻子怀孕期间,父亲就应当开始有身为父亲的意识。“给予妻子关爱和支持,亲自照料妻子的生活;主动学习育儿知识,在孩子出生后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务。意识上的改变很重要。”
工作忙碌并不是不陪伴孩子的借口。孙云晓指出,陪伴的质量比时间更加重要。“一些爸爸回家就看电视、玩手机,表面上和孩子坐在一起,但缺乏交流,这种陪伴是低水平的。”他表示,男性在生理上的天然特点,决定了父亲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更易在运动、游戏这类活动中体现出来。
那些长期出差在外的父亲,更应注重与孩子的交流。“现代社会科技发达,每天跟孩子视频聊聊天,发发信息,也是交流的途径。出差回家时可以给孩子带小礼物,要有一种持续给孩子施加影响的意识。”孙云晓如是建议。
而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广州康宁心理热线心理咨询师詹春云表示,如果父亲或母亲是一个很全面的家长,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好处。“在缺失父爱的单亲家庭中,如果孩子的母亲在教育孩子时能够涵盖方方面面的问题,仍然可以把孩子教育得很健全”。詹春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