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均衡: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并轨而行
“解决了有书读的问题后,深圳还要让学生们都读好书。”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谈及教育过程均衡时称,“深圳的教育走的是‘造峰抬谷’的路,峰指的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谷则指的是区际、校际,甚至是学科间的差异。唯有让有特色优质发展的学校可持续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断缩短、补足教育短板问题,才能真正实现高位均衡。”
事实上,深圳为实现教育过程的均衡发展多措并举,让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并轨而行。该负责人表示:“从细节来看,深圳的均衡坚持有教无类的底线,如按居住片区申请学位,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同时,义务教育阶段,坚持均衡编班,严禁将学生分等级授课。从全局来看,深圳启动‘百校扶百校’工程,让优质学校结对帮扶,带动薄弱学校发展;各区也有突出探索,如福田区成立‘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开创了全国城中村学校组团式共建的模式,以互联互通的方式,整合校内外、校际间的资源,让优质的师资、卓越的管理、高效的课程都流动起来,加速片区教育的快速优质均衡。这些,都是为了让每一个孩子读好书付出的努力。”
该负责人也强调深圳的均衡教育不会磨灭学生个性,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让每个学子能找到独特的成长路径。他举例,“深圳启动的‘四点半课程’目前已覆盖200所学校,不少学校可选择的课程多达几十项,学生可以通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培养终生受益的特长,课时费用则由政府补助。此外,深圳教育重视学生创新培养,启动丰富多彩的创客教育活动。目前全市已经创建100所中小学创客实践室和200个学生优秀科技社团,重点资助了近150项创客教育课程,资助了13000余项学生探究性的小课题,并充分利用深圳创新企业的优势与腾讯、华为、比亚迪等知名企业共建创新体验中心等,盘活多方资源,为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结果均衡:
高分通过国家教育基本均衡辅导验收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负责人透露,自2010年起,深圳市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决定》,首次对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具体的指标和要求,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历时十年,深圳的教育均衡工作勇立潮头、敢于创新,发出了“深圳教育”的时代强音,也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特例和奇迹”。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于2014年全省县域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系数情况的通报》中,记者发现全省120个县(市、区)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系数的综合差异系数达标(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小于0.65、0.55)中,深圳参加审核的罗湖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22、0.21;福田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31、0.25;南山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28、0.28;宝安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25、0.21;龙岗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25、0.21;盐田区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分别为:0.26、0.26,6个区域均以优秀成绩达标。同时,也已高分通过国家教育基本均衡督导验收。(记者 王华俊/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