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评论>深网时评-春天的故事>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三种思维

条评论立即评论

新时代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三种思维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时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牢固树立三种思维,以扎实的理论“基本功”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树立辩证思维,找准问题“金钥匙”。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这阐明了我们看待问题要有辩证统一的思想,在方法论上要学会统筹兼顾,在具体工作中要学会“十指弹琴”。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精准扶贫、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战略,从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思维的成功运用。新的赶考之路将面临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党员干部如果陷入机械干活、不分轻重缓急的思维定式泥潭,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将难以落实落细。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在埋头苦干时要树立辩证思维,理好思路、认清形势,把握重点、精准施策,真正做到善谋善为善作善成。

树立历史思维,把握时代“方向盘”。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一百年来,从波澜壮阔的革命战争岁月,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再到风起云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都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创造一个又一个“当惊世界殊”的奇迹。因此,新时代党员干部要握好历史的“接力棒”,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作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将党的百年历史作为奋进新时代、创造新伟业的不竭动力。

树立底线思维,筑牢前进“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提到,“要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底线思维是我们应对错综复杂形势的科学方法,更是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治理智慧。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疫情突袭、洪涝突发、外交风波等严峻形势中保持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步伐,正是因为领导干部牢牢坚持底线思维。在形势有利的时候,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和未雨绸缪的忧患,充分做好应对不利局面的准备。而形势不利的时候,善于发现蕴藏着的转机,坚定扭转不利局面的信心,化挑战为机遇。新时代党员干部只有从底线出发,看到“坏处”、解决“难处”、争取“好处”,居安思危,心存敬畏,直面荆棘,才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做到“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林嘉渝)

[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编辑:柯霈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