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6日讯(记者 胡津玮 翁瑞峰)在深圳这座以创新与包容著称的城市里,来自印度的眼科医生尼思特(Dr. Nishant)用8年时光诠释了医者仁心。从2016年受邀加入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至今,他不仅完成了数千例高难度眼科手术,更以“视患者如家人”的信念,成为这座城市中外医疗交流的温情纽带。
跨越国界的医学邀约
2016年10月31日,尼思特受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创始人林顺潮教授邀请踏上深圳这片热土。这份缘分源于他的导师与林顺潮长达三十余年的学术合作。“当时亚太眼科界正需要更多技术共享,我的老师推荐我来和林教授一起工作。”他回忆道。初到深圳时,这座城市的年轻活力与国际化氛围令他惊叹:“街头随处能遇见会说英语的年轻人,我的助手六年如一日地协助翻译,架起了医患信任的桥梁。”更让他触动的是深圳对外籍医生的支持——政府搭建的在线医疗执照申请系统高效透明,“从提交材料到执业许可,每一步都清晰便捷,这是深圳给外国医生的‘定心丸’”。
用技术为早产儿留住光明
从业生涯中,尼思特最难忘的案例是一例早产儿视网膜复位手术。当时,一名幼儿因“双眼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面临失明风险。数据显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高达17%,其中20%的患儿因此丧失视力。历经6小时精密操作,他成功帮助患儿重获视力。如今,女孩已能正常上学读书。“我很高兴那个女孩的手术做得很好,而且她可以去读普通学校。”谈及深圳的科技创新,他坦言:“视网膜再生技术仍是世界难题,但深圳聚集的尖端技术,未来会有更多‘不可能’被突破。”
锦旗与冰墩墩背后的医患情
诊室墙上挂满的锦旗和窗边的冰墩墩玩偶,无声诉说着尼思特与患者的暖心故事。“阿姨叔叔们有时候会拥抱我,有时会送我茶叶以示感谢和祝福;有一个患者特意送来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这都是他们爱的表现。”在他看来,这些跨越语言的关怀恰是深圳特质的缩影:“患者拥抱我、送我茶叶时,我感受到的不仅是感激,更是这座城市对‘异乡人’的真诚接纳。”
与特区同龄的特别祝福
2025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与这座城市“同龄”的尼思特送上特别祝福:“我45岁,深圳也45岁,我希望深圳可以继续辉煌,甚至超过4500年。希望未来能吸引更多的外国人留在深圳,这是一个美好的城市,我希望这样可以向全世界展示深圳是什么样子的,它本身就是在这个世界里的一个美好世界。”
45年特区征程,8年异乡坚守。尼思特的故事,为深圳的国际化图景添上一抹暖色——在这里,技术无国界,仁心无远近,每一次对视的目光中,都跃动着城市与人相互成全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