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2日讯(记者 林恒鑫)在深圳湾的霓虹与渭北平原的月光交织处,陕西渭南籍作家李军君用十五年时光完成了从打工者到文学导师的蜕变。他的新作《星空的呐喊》于2025年5月面世,这部收录160余篇散文的作品集,既是对个人写作生涯的深情回望,更是献给千万奋斗者的精神史诗。
陕西渭南籍作家李军君。
从城中村到文学殿堂:一位打工者的精神突围
在深圳的出租屋里,李军君完成了他的第三部作品《星空的呐喊》。这部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作品,勾勒出一位打工者在钢筋森林中的精神图谱。从培训机构的一位普通教师到深圳市宝安区福海街道文学会联合创始人,李军君在深圳奋斗15年的轨迹成为深圳移民文化的鲜活注脚。
在《暴雨中疾奔》中,李军君写道:“暴雨与歌声交织成生命交响曲,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这种“哀伤中的希望”,源自他2010年南下深圳的真实经历。初到鹏城时,他白天在培训机构工作,夜晚在出租屋挑灯写作,最终在文学培训中找到人生方向。如今,他创办的军君文学社已培养出全国冰心文学金奖得主,其独创的“先做人后作文”教学法被宝安图书馆列为特色课程。
李军君第三部作品《星空的呐喊》。
孤独者的精神图腾:在城市喧嚣中守护文学火种
李军君的写作始终与深圳的孤独者对话。在《沉默的写作》中,他以普鲁斯特为镜,剖析自己如“死人般的孤独”:“他们甘愿在僻静角落咀嚼生命的芬芳,用文字编织灵魂的锦绣华章。”这种孤独在疫情期间达到极致——他蜗居斗室三个月,以每日一首诗的频率完成诗集《孤独辞》,其中《晨曦普照》被评论家称为“深圳打工人的精神图腾”。
书中《深沉的孤独——致德国哲学家尼采》将个体命运与人类精神史勾连:“最孤独的心灵往往蕴藏最热烈的爱。”这种哲学思辨在《不合时宜者的自白》中具象为嵇康的啸傲山林、徐渭的笔底明珠、梵高的疯狂燃烧。作为中国散文学会、诗歌学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的李军君以“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姿态,在深圳构筑起属于自己的精神瓦尔登湖。
《沉默的写作》。
移民者的精神镜像:用文字照亮千万漂泊者的心灵
作为15年资深文学培训师,李军君的作品始终扎根现实。他带学生在城中村观察菜贩的皱纹,在公园记录木棉飘落的轨迹,将写作课变成“心灵对话场”。其学生曾因写作恐惧症蜕变为全国冰心文学金奖得主,家长动容地说:“他先教孩子感知生命,再教他们如何表达。”
在《我和你的文字姻缘——致我的爱人》中,七千字情书跨越时空阻隔,将文学创作与情感表达熔铸成知识分子爱情范本。而《喝水》中对工人的尊重、《凝望站立的灵魂》中对乞丐的悲悯,展现出对底层生命的深切共情。正如文学界所评价:“他的笔尖既刻录着个体生命的孤独,也映照着千万异乡人的精神突围。”
《醉春风》。
文化深圳的诗意注脚:移民作家的三重突围
李军君的创作始终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作为宝安区作家协会文学讲师,他在宝安图书馆开设的“文学公益写作”系列讲座深受家长和孩子喜爱。他在《星空的呐喊》中写道:“深圳是一片文学的试验田,每个奋斗者都是播种者。”这种“务实中仰望星空”的气质,让他的作品成为城市文化的鲜活注脚。
李军君的写作完成了三重突围——从打工者到作家的身份突围,从个人情感到群体关怀的创作突围,从文学教育到文化传承的价值突围。他的“文学三响炮”系列(《孤独辞》《醉春风》《星空的呐喊》),既是对深圳移民精神的诗意诠释,也是对新时代文学价值的深情叩问。
在这个每秒诞生7条短视频的时代,李军君依然保持着大学时的习惯:每天站立阅读三小时,“像麦田守望者般接住每一粒坠落的星光”。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与生活的短兵相接中。正如他在《执着》中所写:“拼着一切代价,只奔你的前程——这是对生命最庄重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