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14日讯(记者 何亚南 王茜 曾思达 常军平)当英语遇上千年文化,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5月10日至11日,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深圳新闻网和英孚教育联合主办的2025“中华文化少年说”深圳城市复选在新媒体大厦火热开赛。经过初赛选拔,来自全市各校的数百名优秀选手齐聚一堂,以英语为桥,生动诠释中华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
少年展风采,传统文化“活”起来
复选首日为小学组比拼,次日迎来中学组及幼儿组的对决。现场,选手们身着传统服饰或现代正装,以自信的姿态登上舞台。
小选手们不仅带来了精彩的道具展示,更将风筝原理与现代航天科技、张衡地动仪的科学奥秘、走马灯的天文历法智慧等文化内涵娓娓道来。幼儿组的小朋友们则用稚嫩可爱的表演,将孔明灯、糖画、火锅、算盘等传统文化元素生动呈现,用流利的英语和富有创意的表达,让跨越千年的文化瑰宝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动现场既有严谨的科学阐释,又不乏童趣盎然的互动展示,不同年龄段的选手们以各自独特的方式,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画卷。
经过激烈角逐,幼儿组苏懿晴等25人、小学组高长泽等25人、中学组齐荣轩等11人成功晋级深圳市总决选,他们将于5月24日在深圳书城·中心城进行深圳地区的终极比拼,并在决赛现场接受颁奖。(具体晋级名单见文末附表)
文化自信在少年心中扎根
赛后采访中,选手们难掩兴奋之情。一位身着苗族蜡染服饰的选手开心地表示,“参加这次比赛特别有意义,不仅让我更深入了解了老祖宗留下的非遗智慧,这套传统服饰穿起来也特别好看!”另一位以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主题的选手自信地说,“通过准备这次演讲,我真正体会到了中国古代工程的伟大智慧,今天的表现我很满意,更重要的是收获了满满的自信!”不少参与活动的选手表示,这次经历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为能向更多人分享这些宝贵遗产而感到自豪。
“比赛让孩子明白,传统文化不是课本上的死知识,而是可以触摸、可以体验的活态遗产。他们用英语讲述这些故事时,眼里的自信是最珍贵的收获。”有家长反馈,孩子通过参赛不仅提升了语言能力,更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创新表达让文化传承更生动
多位评委不约而同地提到,本届选手在选题深度和表现形式的创新性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展现出当代中国青少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选手们的表现令人耳目一新。他们不仅英语表达流畅准确,更重要的是展现了对中国文化内核的深刻理解。”英孚教育资深外教、评委Elliott Mellor认为,“孩子们非常聪明,懂得使用不同道具去辅助演讲,比如扇子、空竹、走马灯等等,这些都能够增强表现力。”同时,他也提出演讲中要重视语速、语调的变化。
“紧张是很正常的,但请记住,无论比赛结果如何,你们能站在这里就已经值得为自己鼓掌。”在英孚教育区域总监、评委Sandy Song看来,除了完整呈现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独特见解,让演讲打上个人印记。“比赛的意义不在于胜负,而在于你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收获与成长。期待看到你们最精彩的绽放!”
针对后续比赛,英孚教育中国区教务总监、评委Stuart Marriner提出三点核心建议:一是要拿出自信的表演状态,建议选手将演讲内容内化为自身体验,以故事讲述者的姿态进行表达,避免机械性地背诵;二是提倡合理使用道具,通过具象化的辅助工具增强表现力,使演讲更加生动具体;三是鼓励个性化表达,建议选手结合自身理解和生活经历重新诠释主题,用更生活化的语言进行演绎。最后,他希望这些意见能帮助每位参赛者在未来的舞台上收获更好的成长。
以双语架起文化传承之桥
“中华文化少年说”活动已连续举办11年,每一年打造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主题,鼓励青少儿通过双语演讲,为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年“中华文化少年说”由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携手深圳新闻网在深圳地区全面展开,深圳英孚青少儿英语作为执行单位,共同为青少儿搭建一个展示才华、传承文化的舞台。
活动围绕游艺间的智慧、艺术里的智慧、舌尖上的智慧、工匠中的智慧四大话题,精心编写了36篇双语朗读篇目,覆盖幼儿组(3-6岁)、小学组(7-12岁)和中学组(13-18岁)三个年龄段,在整个活动期间,学生都可以进入线上平台进行演讲练习,无需缴纳报名费、参评费。
据悉,本届活动自启动以来,已吸引深圳数百所中小学参与。优秀学生将获得证书及奖品,各组别的特等奖和一等奖还将晋级全国总决选,有机会获得价值超过1万元的“丝绸之路文化研学营”名额。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这一平台持续激发青少年传承文化的热情,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彩。
附晋级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