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0日讯(记者 林玟珊 实习生 杨梓豪 )六载春秋,辉映鹏城。在5月20日这个充满温情的日子里,深圳市军休服务管理中心(以下简称“深圳军休中心”)迎来成立6周年的重要日子。6年来,深圳军休中心为军休干部打造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幸福家园,成为特区尊军崇军的温暖名片。
服务阵地大升级 养老有温度
92岁的军休干部舒积成曾荣立两次一等功,一次三等功,退休后随子女定居深圳。他见证这座城市从遍布农田到高楼林立的蜕变,更感动于每逢节日市领导登门的暖心关怀,让曾跟家人聚少离多的他有了“家”的归属感。
虽已离岗,这位老兵仍活跃在国防教育一线:为军休所的建设出谋划策,长期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多次走进社区、学校为居民和学生讲党课、分享战斗经历;多次走进部队营区,和年轻的部队官兵交流心得,鼓励大家拼搏进取,保家卫国。
舒积成是深圳军休中心服务的众多军休干部的缩影。2019年机构重组后,深圳军休干部接收数量逐年增加,6年来新增773名,现服务总人数达1417名。
医生在帮军休干部义诊。
6年来,深圳军休中心在机构改革、服务阵地、军休文化、军休服务等重点领域探索创新、攻坚克难,先后获全国“军休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五星级军休机构”等高含金量的荣誉称号。
6年来,深圳军休服务阵地焕然一新激发活力。深圳军休中心总部顺利迁址,建设9个适老温馨服务站点,完成军休二所老旧小区全面改造、军休三、四、五所相关配套设施设备升级,建成党建标准化阵地、军休荣誉室、军休老年大学总部、安置服务中心、军史长廊、军休书画院等特色场地,硬件环境实现质的飞跃,为军休干部打造理想栖息地,满足军休干部多元化需求。
义诊室内工作人员在为军休干部量血压。
“家人式”服务获点赞
有着十九年军属经历的军嫂周花心,现在是军休二所片区管理员。她表示,军嫂的身份让她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军人家庭的奉献和不容易。
“军休干部从部队到退休生活的转变,就像我们军属从漂泊到安定的过程,我能够更深切地体会到他们需要被尊重、被倾听的心情。”当军休干部因生活不适倾诉半小时以上时,周花心专注聆听;曾经有双军人家庭突发意外,干部独居家中扭伤脚踝,周花心主动协调资源并上门照料,让他感慨“军休中心工作人员像家人一样懂军人”。
这种“家人式”服务,获得不少军休干部点赞。
6年来,深圳军休中心线上线下家访、慰问等达78.8万人次;座谈会、茶话会、游园会等精彩活动按期举行,满足军休干部所盼所望;首创“军休盒子”“永远的军魂”口述历史等致敬峥嵘岁月,形成可宣传、可推广、可典藏的高品质系列史料;义剪、义诊、金婚摄影、集体观影如期开展,节日充满温馨感动。
此外,深圳军休中心积极推进医康养结合,构建“活力期+半失能期+失能期+临终期”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与深业健康集团、南医大深圳医院等9家单位签订协议,为军休干部提供“一人一策”等养老服务和体验活动,“优先挂号、预约床位、就医转送”优质医疗便捷服务流程全面推广,集中精力解决军休干部急难愁盼。组织军休干部体检4392人次;组织1293名军休干部参加疗养;为773名军休干部办理医疗保险;为1135名军休干部办理保健待遇,军休干部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成色更足。
军休干部重返校园时光,正在上古筝课。
深圳市军休干部红星合唱团平均年龄66岁。
"银发天团"发光发热
4月23日至27日,在第二届“湾区乐龄”合唱艺术周暨第十六届“永远的辉煌”合唱艺术展演上,深圳市军休干部红星合唱团从大湾区80支参赛合唱团脱颖而出,斩获金奖。该合唱团平均年龄66岁。
6年来,深圳军休文化全面提升硕果累累。组建军休干部红星讲师团、艺术团、义诊团,引导军休干部从庭院走出来,贡献银龄新力量,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风景线。讲师团深入到机关、学校、军营、社区、企业开展宣讲活动400余次,讲党史军史、为红色传承代言;艺术团交流慰问演出100余场次,精彩节目层出不穷,喝彩不断;义诊团深入社区义诊100余场次,送诊上门,红星“三团”受益人群超过38万人次。成立深圳市军休文体协会,朗诵、书画、门球、棋牌等9个协会百花齐放,共吸纳会员646名,开展集体活动210场,参与人数合计2866人次,让军休干部在文娱中寻找快乐、享受生活。
此外,全国首批六所之一的深圳市军休老年大学率先启航,打造思想教育新高地,精神文明新家园。“一校六院N系”架构清晰明确,政治学院、人文学院、艺术学院、颐养学院、公共学院、书画学院六大学院累计开展23门课程,报名学员共2215人次,累计上课达3.6万人次,引领军休干部重返校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