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展区精彩亮相深圳文博会 醇厚文韵与酷感科技双姝并美
2025-05-23 15:59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人工智能朗读:

北京展区精彩亮相深圳文博会 醇厚文韵与酷感科技双姝并美

image.png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3日讯(记者 刘梦婷)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深圳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北京展区亮相15号馆,以“科技赋能 创意引领”为主题,精心打造“最美中轴线”“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跨越山海 遇见北京”“旧书新知”“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五大板块,在1188平方米展区内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新质生产力和文商旅体融合新业态、新场景三大关键词,展示快手、完美世界、咪咕、黑弓、当红齐天、PICO、追光动画、墨境天合、798·751园区、金隅琉璃文化创意产业园等近60家重点文化机构、园区和企业的最新理念、服务与作品,使北京展区成为优质文化企业的集聚地、文化企业合作交流的实践地、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试验田。

深圳文博会北京展区由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其醇厚文韵与酷感科技双姝并美的独特气质,产业秀场搭配文商旅体融合消费体验大礼包的丰厚实惠,吸引了众多中外客商观摩和抢购,成为展馆内的网红展区。

image.png

image.png

“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跨越山海震撼亮相

相隔很远,参观者就会被北京展区宽宏大气、轻盈舒展的入口所吸引,展区整体设计将传统与现代充分融合。以北京市花“月季”为主造型,顶部飘带以北京中轴线和三大文化带手绘水墨为基底,充分展示北京的深厚底蕴和文化之美。

巨大的“人”字装置《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矗立于展厅正中。该项目由冬奥会开幕式数字创意制作团队黑弓集团打造。它选用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典型结构“檐角”作为基本造型,将一左一右琉璃瓦造型与檐角流线造型相结合,构成“人”字结构。技术上采用利亚德四面超轻薄柔性屏,两两联动,内外呼应,与镜面地台装置完美融合,通过高沉浸式体验的裸眼3D视效制作,以及“历史溯源-建筑解构-美学演绎-人民风貌-科技赋能”五个维度的立体叙事,生动呈现中轴线秩序之美。这件作品将技术与艺术、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高度融合,让人们跨越山海感受到中轴线的文化内涵。

申遗成功后,北京进一步加强中国传统文化和中轴线的传承利用,成效显著。深圳文博会北京展区成为传统文化全新表达的时尚秀场。古都丰厚的文化底蕴,加上当代创意工作者的智慧,催生了大批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精彩数字产品。参观者在展厅内可以欣赏到中图云创与首都图书馆合作打造的VR视觉叙事作品《版画中轴》,它以历史版画《鸿雪因缘图记》《武英殿聚珍版程式》《唐土名胜图会》为内容基础,高度凝练北京中轴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民俗风情;“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体验空间,通过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精粹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展现中国传统建筑主要元素藻井的精美艺术形态和深厚文化内涵;新京报社开发的《中轴长歌》运用3D全景重建等手段重现中轴线15个点位风貌的融媒产品……这些展项充分展示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完美融合和勃勃生机。

在国家重大活动亮相的国礼《燃灯佛舍利塔》、京绣《翠色莲花双凤喜相逢》以及在中非论坛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展示的《宫灯葫芦》《鱼跃千里》,首次在本届文博会精彩绽放,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成为连接中外文明、促进交流互鉴的璀璨纽带。

2023年10月起,北京市委宣传部精心策划组织“旧书新知”品牌活动,让有价值的旧书回到流通体系中,实现绿色共享和资源节约利用,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阅读文化需求。

在北京展区的“旧书新知”板块,观众可现场购买中国书店提供的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多种现代文学书籍旧书的初版本或经典版本9000余本。闻名全国的孔夫子旧书网带来的“梨园风景——京剧剧本文献及名人墨迹展”,展出了晚清民国珍贵的京剧剧本、书刊千余件及四大名旦等京剧名家的亲笔信札、手稿约50件。参观者还可以欣赏到古籍守护人修复破损古籍的生动场景。抖音集团与北京大学合作开发的“识典古籍”让古籍阅读更加便捷。

从传统文化到最新科技,从文化展示到新场景传播,北京市推动探索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积极努力和最新成果,在北京展区都可一站式欣赏。

image.png

文科融合新力量扎堆亮相 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直达深圳

文化科技融合新力量扎堆亮相,是深圳文博会北京展区历年来的一大特色。今年亮相展区的优秀融合案例,更是北京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的浓缩呈现。

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是北京文化论坛创新推出常态化的文化交流平台,今年首次亮相深圳文博会。5月26日,北京文化论坛会客厅第二场活动在京举办,将围绕“邦畿千里:商文明的空间叙事与华夏基因”主题,通过现场直播联通方式将北京文化论坛送到深圳观众面前,也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年度大展《看·见殷商》精华赏析快递到深圳。 

快手、完美世界、PICO、当红齐天等众多优质文化科技企业,也通过丰富的文化产品与深圳市民开展对话。

以科技赋能文化,使文化服务以更高品质、更便捷方式服务大众,进一步推动文化服务均等化,是北京文化产业的突出特点。来自北京小鸟看看科技自主研发的PICO大空间体验,展示了融合前沿VR技术的沉浸式太空探索游戏《太空奥德赛》《遇见东坡》《敦煌|时间的守护者》等。来自当红齐天的XR体验“嗨斗”,是其与高通、中国移动打造的首款以AI+XR技术为核心,落地服务普通人的文商旅体融合新场景。完美世界的AR试衣镜,让参与者秒换京剧风装束。而超高清“第二现场”让国家大剧院原创话剧《林则徐》通过超高清视听技术的创新应用,跨越数千公里,为文化精品直达基层提供生动案例。

正在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北京,积聚了众多优质影视企业,它们不断创造文化与科技相融合的经典案例。现场,追光动画、墨镜天合展示的影视特效的解析片,充分彰显了中国电影的北京力量。

而5月25日,机器人半程马拉松冠军“天工Ultra”的同胞兄弟“天工Lite”还将作为嘉宾亮相北京展区,生动展示北京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最新成果。它由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自研,是全球首个全尺寸、纯电驱、拟人奔跑的人形机器人,具备开源开放性和兼容扩展性,充分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也提升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品质与效率。

“全世界都可以相信北京”是冬奥时期形成的北京外宣品牌,在展厅内,五湖四海的宾客可以通过现场大屏看到《这里是北京》《魅力北京》《“瞰”北京》等精彩纪录片,从多元维度深入了解北京的魅力。

此次参展的泡泡玛特则凭借自己独特的文化表达,走红国际市场。泡泡玛特海外限定系列手办首次在国内展出。北京国际电影节国际参与程度创新高,境外影片占比近90%,“天坛奖”吸引来自103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报名,同比增长18.9%。743名境外嘉宾、超300家影企济济一堂。北京日报联合运用AIGC新技术,推出“我AI北京”活动,众多生动影片展示北京独特魅力。完美世界即将在英国巡展的“大梦东方数字艺术展”等国际传播项目亮相深圳,北京用自己的生动实践,向世界讲述丰富多彩的北京文化故事。

特别定制文商旅体融合新产品引流

来北京展区“买买买”的客人们各个满载而归。一众专为深圳文博会特别定制的多款文商旅体融合产品和新场景、新业态、新线路,让许多远方来客下定决心近期前往北京打卡。北京高度发展的文化产业不仅呈现日益高质量发展的“健康态”,也惠及大众生活,提升了人们文娱生活的“幸福态”。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大展+大运河游船限量联票和通州文博季300余项配套优惠专为深圳文博会观众打造。泡泡玛特城市乐园众多专属盲盒等待深圳的粉丝们到北京来拆盒。亮马河游船、798\751文化产业园、首钢一高炉·SoReal科幻乐园、PICO沉浸式体验乐园、纷纷针对深圳文博会观众推出优惠票,从运河文化到时尚文化,再到京西文化,各种专属礼包让深圳观众深刻感受到北京的宠粉热情,也为北京暑期旅游提前点燃热度……体育时尚应用软件KEEP还推出“跨越千年 镌刻奖藏”KEEP文化消费线上跑奖牌特展,多款北京展区专供奖牌集中亮相,现场观众有了获得奖牌的新玩儿法。

无论参观者来自哪里,只要“遇见”北京,就会自然而然“遇见”这里吃住行游购娱方方面面的时尚舒适体验。京东方中联超清影视级裸眼3D复刻北京最美图景,与公园文创、博物馆文创等顶流文创联动,星空藻井冰箱贴、工美集团“予寻”系列、花丝镶嵌燃灯佛舍利塔、京作龙顺成家具……共同为观众提供实现沉浸式打卡,现场构建文化消费新场景。

北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1.4%居全国第一

北京展区的热度,源于北京文化产业深厚的发展基础。展厅的数据墙显示,北京文化产业多项指标位列全国第一。

连续八年,北京在中国省市文化发展综合指数排名中保持第一。2023年,北京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5398.7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11.4%,继续居全国第一,是比重达到两位数的唯一省份。

2024年,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以下简称文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约2.25万亿元(22512.4亿元),同比增长6.7%,占全国比重15.9%;利润总额约3500亿元(3535.9亿元),同比增长35.6%。

就在深圳文博会召开前夕,最新统计出炉。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营收5851.4亿元,同比增长约12.5%,占全国比重为17.2%。利润总额实现754.2亿元,同比增长33.7%,占全国比重为27.5%。

文化和核心领域6大门类支撑作用明显(包括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投资运营和文化娱乐休闲服务)。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在全国占比近1/3,内容创作生产在全国占比近1/4,新闻出版、内容创作生产居全国前列,凸显相关领域在全国发挥强大引领示范作用。

2025年一季度,北京市文化核心领域实现收入合计5405.5亿元,同比增长12.9%。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分别实现营收1454.3亿元和1971.7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营收比重分别为24.9%和33.7%,占全国该领域营收比重分别达30.8%和25.4%。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对全市文化产业发挥出强大的引领带动能力。

北京文化新业态发展强劲,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约1.59万亿元(15906.9亿元),占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超七成,占全国文化新业态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超1/4,以文化科技融合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成为北京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趋势。

亮相在深圳文博会北京展区的,只是北京文化产业的冰山一角。除了线下展示,北京展区线上展厅还以“科技赋能文化”为理念,通过“线下线上双轨并行”模式打造沉浸式观展空间。线上展厅以现场展览内容与视觉设计为蓝本,运用VR全景技术构建“云上展厅”,观众扫描展区二维码即可720°漫游数字展馆。同步现场各专题展览内容并实时更新展陈数据,支持多媒体导览功能。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扫码即达·一键观展”,让全球观众随时随地感受北京文化创新成果与数字文博魅力。

(主办方供图)

[编辑:张玲 马丹] [责任编辑:林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