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3日讯(记者 李云云 通讯员 李昌战)5月19日至20日,深圳市百外教育集团素养中心近百名教师走进江西寻乌县,开启为期两天的“保护东江源头 传承红色基因 锻造先锋队伍”主题研学调研活动。此次活动以红色教育与生态实践为双主线,为教师群体注入了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精神动能。
红色沃土中的思想洗礼
寻乌县以“一馆七址”(寻乌调查纪念馆、圳下战斗旧址、罗塘谈判旧址等)构成厚重的红色坐标。教师们首先走进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通过《寻乌调查》手稿复刻件、历史场景复原展厅,深刻领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实践哲学。在专题讨论环节,教师们围绕“教育调研如何破解教学痛点”展开头脑风暴,提出将“解剖麻雀”式调研方法融入新课标落地的具体路径。
寻乌革命烈士陵园内,古柏烈士铜像前的微党课让教师们眼眶湿润。讲解员讲述了1935年古柏率部突围时“饮弹笑苍天,从容就义甘”的悲壮事迹,当提到烈士临终前仍紧握写满作战部署的笔记本时,多位教师记录下这一细节:“这种信仰的力量,正是我们育人工作的精神原型。”
生态守护中的使命传承
在东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桠髻钵山脚下,教师们参与了“同植水源林”行动。据寻乌生态局负责人介绍,这片孕育东江的土地已为香港、深圳供水近60年,支撑着流域内4000万人的生产生活。2010年起,当地实施九曲湾库区退果还林工程,2017年更完成592户村民的整村搬迁——46名党员带头拆除百年祖屋的场景,通过纪录片《东江守护者》呈现在教师面前。“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与教育者的奉献精神高度同频。” 参与研学的德育主任感慨道。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由深圳百合控股集团董事长凌国强捐资3000万元修复的罗福嶂会议学习园。这个集党史研究、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红色景区,以“一根火柴点亮中国”为设计理念,通过沉浸式展陈还原了1929年红军在此召开会议、探索革命道路的历史时刻。
深寻合作的教育新篇
作为深寻支援合作的第七个年头,两地正以寻乌“一馆七址”为依托,共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体系。2025年以来,已有超1万名深圳师生赴寻乌开展研学,推动当地红色教育产业形成“课程研发—实践体验—成果转化”的生态链。
百外教育集团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寻乌中小学开发“红色调查 + 生态科考”融合课程,让“行走的思政课” 成为两地教育协作的新名片。
研学尾声,教师们在东江源石碑前庄严宣誓:“以调查精神钻研教学,以革命意志培根铸魂。”这场兼具历史纵深感与现实观照度的研学活动,不仅让红色基因在教育工作者血脉中赓续,更将东江源头的生态守护理念转化为育人实践的生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