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5日讯(记者 常军平)5月23日,深圳迎来2025国际影像文化周(中国・深圳)的盛大开幕,本届文化周包含三大核心板块:2025 SmallRig全球影像场景产业论坛、斯莫格公益影像颁奖盛典及系列公众影像体验活动。其中公众影像体验活动包括影像创投交流会、影像大师课堂等多元化项目,为行业搭建集思想碰撞、作品展示与产业对接于一体的国际平台。
“技术发展的浪潮和影像叙事普遍化的浪潮的叠加,带来了一个影像场景产业,这个时代的所有人都在影像场景之中,所有人也都是影像场景的用户。”活动主办方乐其创新SmallRig创始人兼CEO、乐其SmallRig影像发展基金管委会主任周阳在致辞中指出,影像场景产业正以倍数级发展,从传统相机、手机到多元化设备迭代,拍摄场景从电影片场、自然奇观到日常生活的细分化,推动影像设备在稳定性、灯光、电源等领域持续创新。
作为2025国际影像文化周核心活动之一的2025 SmallRig斯莫格全球影像场景产业论坛聚集了索尼、尼康、vivo、视觉中国、SmallRig斯莫格、浩瀚、雷克沙、视觉中国等全球影像产业生态品牌,以及超200名行业领袖、摄影师、学者展开对话,展开对影像场景产业生态链的深度解构。在“人人皆创作者”的时代浪潮下,深圳凭借其科技创新基因与产业链聚合优势,正以这场国际级文化事件为支点,撬动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全球影响力升级。
技术革新:从“工具迭代”到“场景共创”
索尼(中国)有限公司影像方案市场部高级总监李暾在斯莫格2025全球影像场景产业论坛中,围绕“索尼的创新与影像场景发展”主题,系统阐述了索尼以“用创意和科技力量感动世界”为宗旨,通过多元化业务布局与技术创新推动影像生态发展的实践。索尼(中国)影像方案市场部高级经理刘东扬在论坛中回顾了索尼微单相机15年的技术进化史,并展示AI对焦、智能影像处理等最新突破。他强调:“与追梦者共创感动”是索尼的核心宗旨,通过轻量化设备、低门槛技术及多样化解决方案,影像创作正从专业圈层向大众生活渗透。
这一趋势在尼康的布局中同样显著。尼康中国顾客体验部高级经理刘毅透露,过去6年尼康推出14款微单机身及48支镜头,并通过收购RED公司进军影视级视频市场。其与SmallRig斯莫格合作开发的兔笼产品,成为专业用户场景适配的典型范例。“技术普惠与专业深度的平衡,是构建影像生态的关键。”刘毅表示。
手机影像的崛起则进一步打破创作边界。vivo影像总监李璨以“人性化的专业影像”为核心理念,分享了从微云台防抖到AI视觉大模型的技术路径。未来,vivo将探索四季人像生成、空间影像拍摄等创新,让手机从“记录工具”进化为“创作生态”。独立导演Thomas看看世界评价:“手机让影像民主化,但技术必须服务于叙事本质。”
生态协同:深圳打造全球影像产业链“关键节点”
作为中国硬件创新之都,深圳在影像产业链中的枢纽地位于本次文化周得到凸显。现场,尼康、雷克沙、斯莫格、浩瀚等全球影像产业品牌联合宣布启动“2025全球影像场景研究计划”。该计划旨在通过解析影像场景与人类生活的共生关系,推动产业从单一硬件竞争转向生态价值重构。
乐其创新SmallRig CTO潘志强提出“用户共创、生态协同、产业联动”三大路径。视觉中国创始人柴继军指出,影像产业本质是“慢产业”,需要匠人精神与技术革新结合。视觉中国在深圳设立AI创新中心,与本地硬件企业共同探索人机协同创作范式。与此同时,乐其创新SmallRig与中国摄影出版传媒、视觉中国达成战略合作,覆盖人才培养、标准制定、内容共创等十大领域,标志着影像产业“技术-内容-服务”闭环在深圳的初步成型。
更具突破性的是,全球首个以“场景共创”为核心的影像购物季“一起拍”将于2025年下半年启动。这一由深圳企业乐其创新SmallRig牵头的消费盛典,试图以“场景化消费”替代传统促销逻辑,推动影像产品从功能导向转向价值认同。
文化破圈:深圳如何定义影像产业未来?
影像文化的普及与升华,成为深圳提升文化竞争力的核心切口。香港专业摄影师学会会长姜国民在论坛中表示:“器材轻量化降低了拍摄成本,但影像的核心始终是讲好故事。”这一观点与王石“影像推动生活艺术化”的论述形成呼应。作为企业家摄影协会(深圳)创会主席,王石强调:“深圳受港片文化影响深远,SmallRig斯莫格主办的国际影像文化周将加速艺术与商业的融合,助力城市从‘制造中心’向‘美学中心’转型。”
数据显示,中国短视频用户已突破10亿,个人创作日均内容产出量较5年前增长300%。在此背景下,深圳通过文化周搭建的全球交流平台,不仅吸引索尼、尼康、雷克沙等国际品牌深度参与,更孵化出科技与影像、共创与影像、内容与影像等跨界课题。
2025国际影像文化周的举办,标志着深圳在全球影像产业中从“跟随者”转向“规则制定者”。一方面,城市依托华为、大疆、腾讯等科技巨头,持续输出AI算法、云存储、AR交互等底层技术;另一方面,大疆、乐其创新SmallRig、影石等本土企业通过标准化服务、跨界合作与用户共创,构建起“深圳制造”到“深圳生态”的升级路径。
影像产业的未来不是技术单极突破,而是硬件、内容、场景的共生共荣。深圳以其独特的“科技+文化”双引擎,正将影像产业锻造为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新名片。当镜头对准深圳这座创新之城时,世界看到的不仅是半导体与代码的硬核实力,更是用光影书写人文价值的柔软野心。(本文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