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8月25日讯(记者 李慧)8月25日,微短剧《改头换面》开机仪式在罗湖举行。该剧是罗湖区挂牌“深圳市微短剧服务中心”“深圳影视产业服务中心罗湖分中心”这“两个中心”后,首部在罗湖开机且主要取景地均在罗湖的微短剧。这标志着在“两个中心”全链条服务平台的支撑下,罗湖影视产业正式按下“加速键”。
聚焦罗湖区多个地标
该剧计划明年1季度在腾讯视频上线
据了解,这部微短剧由罗湖区企业深圳点澄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深圳点澄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微短剧《改头换面》总制片人陈少刚介绍,该剧在剧集创作上以“男频系”为基底,融入赛车元素,表面呈现为热血竞技题材,实则聚焦男主的成长蜕变。该剧取景地大部分在深圳市,重点是罗湖区,像梧桐山、火车站旧址、金威啤酒厂旧址、兆鑫广场等标志性打卡地均将入镜。团队规模上,制作团队控制在150人以内,核心演员约15人。时间规划方面,团队在深圳筹备近一个月,拍摄周期预计20天左右。杀青后,还需2个月进行后期制作及1个月完成发行对接。
陈少刚透露,该微短剧计划明年1季度在腾讯视频上线。作为罗湖本土企业,他们希望通过这部兼具网剧与文旅短剧特质的作品,传递罗湖的城区名片,肩负起带动文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使命。
“今天,《改头换面》的开机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我们期待这部作品能镜头对准罗湖的山水风光与城市烟火,把东门的活力、蔡屋围的繁华、梧桐山的生态融入剧情,让更多人通过屏幕爱上罗湖。更期待以此为起点,吸引更多优秀企业选择罗湖、深耕罗湖,共同打造深港影视产业融合的新高地。”罗湖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重点企业招商与服务科的李治说道。
"1234"优势助力
真金白银支持优质影视企业
据悉,罗湖区正积极推动区域影视产业从“基础培育”向“高质量发展”升级,其产业优势集中体现为“1234”发展格局。
“1”是“特区长子”的深厚底蕴与文化富矿。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罗湖不仅诞生了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等诸多“中国第一”,更孕育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开放精神。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栋建筑都藏着时代故事,从国贸大厦的“三天一层楼”到东门老街的烟火气,从深港边界的人文交融到梧桐山下的生态画卷,这些鲜活的历史记忆和城市肌理,早已成为影视创作最宝贵的素材库和灵感源泉,为作品注入独特的时代生命力。
“2”是“两个中心”的平台赋能。罗湖区率先挂牌“深圳市微短剧服务中心”“深圳影视产业服务中心罗湖分中心”,构建起覆盖创作、制作、发行的全链条服务体系,从场地协调到政策对接,从资源整合到人才支撑,让企业在罗湖拍戏“少跑腿、好办事”。
“3”是深港融合的天然优势。罗湖拥有罗湖、文锦渡、莲塘3个陆路口岸,常年通关量占深圳近一半,既是港人北上的“第一站”,更是深港影视人才、资源、项目双向流动的“黄金通道”。
“4”是产业集聚的坚实基础。金融业、商贸业、商务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产业为辖区影视产业提供了肥沃土壤,目前已有亿光年、点澄光、密云等一批优质影视企业扎根,近期罗湖还与香港安乐影业、亚视集团等达成合作意向,未来还将有更多深港优质项目落地。
在政策支持上,罗湖始终拿出最大诚意和真金白银的投入,最新的影视产业扶持政策覆盖全链条,力度十足:对在罗湖成长的优质影视企业,最高可给予100万元的高质量发展奖励;微短剧创作方面,横屏作品按播映收益比例最高扶持100万元,竖屏作品也有阶梯式奖励;同时,对影视企业建设虚拟影棚、数字影棚等新型创作空间,最高补贴1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精品作品,配套奖励最高可达200万元。空间方面,罗湖区正在怡景地铁站旁打造影视产业孵化基地,未来将为企业提供更专业的场地和资源对接服务,让企业在罗湖发展有底气、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