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圳经济特区的45年,是一部政策驱动的改革史,也是一部企业书写的创新史。2018年4月13日,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特区要勇于扛起历史责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深圳新闻网推出《特区精神“企”示录》专题报道,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三大特区精神为线索,通过三类深圳企业创新实践解码深圳发展动力源,展现特区精神如何在企业实践中转化为创新动能和产业优势。深圳企业的故事,不仅是历史辉煌的注脚,更是面向未来的方法论和启示录。在全球化竞争与技术博弈的今天,深圳企业的选择,或许正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参考答案。
“企”字在甲骨文中由“人、止”二字组成,两形会意,表示一个人踮脚远望。这正是深圳企业群像的精妙隐喻:立足当下眺望未来,以不懈的探索姿态,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四十五载春华秋实,深圳从边陲小镇蝶变为全球创新标杆城市,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书写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奇迹”深植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沃土。而这片土地上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耕耘者,正是万千扎根于此、叩击市场的企业主体。
当我们探寻“深圳为什么能”,答案就蕴藏在这些踮脚远望、躬身实干的企业身影里。以“敢闯敢试”打开可能性,用“敢为人先”树立标杆,靠“埋头苦干”夯实根基,深圳企业的成长轨迹已成为特区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多年创新实践不仅成就了深圳企业自身,更为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书写出了一部厚重的启示录。
“敢闯敢试”是拓荒者的无畏勇气。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使经济特区发展获得了前行的动力,破解了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障碍,创造了经济特区发展的伟大成就。在如今的新兴产业领域,一批押注未来、勇闯技术“无人区”的年轻企业正在用技术狂想挑战成熟市场形态,用“闯”和“试”代替传统产业资源路径依赖。
成立之初的优必选直接押注人形机器人赛道,在十余年后让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港交所敲响“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上市的锣声;联合飞机通过攻关纯视觉避障技术,实现无人机六向精准定位与避障,在应急救援和物流网络领域开拓中国方案;同样以“闯”为利器的影石创新将全景相机进入消费者口袋,让极限视角成为全民创作工具……“敢闯”也“敢试”,让深圳始终保持着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让深圳企业闯出新路、闯出好路、闯出一番事业,将新兴产业“无人区”变为“新高地”。正因为有了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经济特区才能闯关夺隘,取得巨大发展成就。
“敢为人先”是破壁者的非凡魄力。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经济特区从建立伊始就旨在破解当时计划经济带来的某些过度集中的弊端,从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原则出发,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对外开放、实现科学发展等许多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对经济特区来说,勇当开拓者,才能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华大基因攻克多学科技术难关,成功研发出在性能上对标乃至超越国外同类产品的国产测序仪BGIC500;天马微电子在柔性OLED屏幕领域弯道超车,使中国屏从“追光者”变为“发光体”,重塑终端行业竞争形态;云天励飞全力打造中国AI芯片,打造国产算力“加速器”;越疆凭借全栈自研技术,稳居全球协作机器人出货量前二,并不断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穿透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层层壁垒,深圳企业力争打破原有竞争规则、重塑行业价值链,为全球市场提供中国方案。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特区精神的“先”,是打破框架、定义未来的魄力。
“埋头苦干”是沉淀者的坚韧务实。埋头苦干的务实精神,是深圳速度的另一面。或囿于行业标准框架,或限于产业领域特性,这些专注核心、长周期投入、追求极致“硬”实力的企业,需要数十年如一日深耕基础研究、打磨核心工艺、锤炼产品质量。但同样地,正是这些“长期主义者”的存在,使得深圳的创新生态更加稳固、更加完整。
中兴通讯团队历经多年迭代和测试,在传统4G通信协议框架内突破容量限制,在4G手机终端实现5G技术落地;盐田港改造全自动化码头,提升港口靠泊效率,支撑大湾区全球贸易枢纽;金蝶软件三十年持续转型,从财务软件领域的开拓者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提供商,推动中国企业管理模式的数字化变革与创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对核心技术的持续投入和沉淀为深圳企业带来了真正坚实的市场竞争力,深圳企业求真务实、砥砺前行的拼搏精神也在此得到生动体现。
深圳经济特区的45年,是一部由企业书写的“创新启示录”。从“三来一补”的代工时代到自主创新的黄金时期,制度创新与奋斗精神共生演化,深圳企业也在市场竞争中不断赋予特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站在特区建立45周年的历史节点回望,今天的深圳,正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全球产业链重构的压力、关键技术领域的竞争、转型升级的挑战,都在考验着这座城市的发展韧性。
时代大潮不息,特区精神永存。解码这部属于深圳的特区精神“企”示录,正是为了汲取穿越行业周期的力量,为新征程上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来自深圳实践的深刻启示与澎湃动力。
出品人:胡 文
监 制:张 辉
统 筹:叶 梅
文 字:刘惠敏
海 报:李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