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来的45年,是一部政策驱动的改革史,也是一部企业书写的创新史。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特区要勇于扛起历史责任,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按照国家发展新要求,顺应人民新期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值此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深圳新闻网推出《特区精神“企”示录》专题报道,以“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三大特区精神为线索,通过三类深圳企业创新实践解码深圳发展动力源,展现特区精神如何在企业实践中转化为创新动能和产业优势。深圳企业的故事,不仅是历史辉煌的注脚,更是面向未来的方法论和启示录。在全球化竞争与技术博弈的今天,深圳企业的选择,或许正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参考答案。
回溯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敢为人先”贯穿始终,成为驱动这座城市从边陲小镇崛起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精神力量。深圳企业以敢啃“硬骨头”的韧劲,定义了行业的创新高度。在这里,创新不是口号,而是融入城市血脉的行动准则。
解码生命密码,引领行业“先”机
2014 年,顾颖博士在美国索尔克研究所贝尔蒙特博士的实验室从事基因编辑和干细胞相关领域研究时,被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杨焕明院士的演讲所打动。怀揣着一腔热血,她毅然回国,加入华大。“当时华大已是基因行业的龙头”,顾颖回忆。但辉煌背后的隐忧尚未解决:核心测序设备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制约研发与应用的自主性。2013年,华大收购美国Complete Genomics公司,全力推进国产测序仪研发。2015年,经过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华大自主研发的高通量测序仪BGISEQ-500正式问世,国产测序仪实现从0到1的突破。
“工具不能自主可控,就永远受制于人。”顾颖说,在完成自主研发之后,如何持续提升国产测序仪的各项性能,成为摆在华大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华大汇聚了光学、流体、机械、生化等多领域人才,覆盖生产、实验以及科研应用分析等环节。得益于深圳优厚的人才政策,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迅速汇聚,华大可以在短时间内搭建起完善的人才梯队。通过不懈努力,国产测序仪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成功实现了对海外技术的追赶甚至超越,打破了长期以来欧美公司在测序仪领域的技术垄断,为中国基因科技产业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敢为人先,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上,更体现在战略布局中。近年来,华大集团在基因组学、细胞组学、时空组学等核心工具研发上表现亮眼的同时,也依托这些技术优势,率先切入基因与细胞治疗新赛道,在肿瘤细胞治疗、遗传病基因治疗等领域已推进至临床阶段,并积极推进全球领先的“全能干细胞”研究,结合数字孪生健康系统,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平台。从依赖进口到自主研发、从科研突破到产业引领,华大集团的每一步,都印刻着“敢为人先”的特区精神。
攻坚AI芯片,打造国产算力“先”锋
如果说华大集团以基因测序仪的自主研发,为生命健康领域装上了“中国引擎”,那么在数字经济的另一关键战场,云天励飞则选择向AI芯片这一“卡脖子”领域发起冲击,用自主创新的“中国芯”为智能时代搭建起坚实的算力底座。“最难忘的是2022年12月的一个凌晨,我们点亮第一颗基于纯国产工艺的大算力AI芯片时,窗外刚好现出第一缕曙光。”云天励飞党委书记、副总裁郑文先说道。
成立于2014年的云天励飞,从创业第一天就立志自主研发AI芯片。在当时,国内芯片产业基础薄弱,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但团队坚信:没有“中国芯”,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受制于人。
郑文先2018年加入公司时,深圳正从“硬件之都”迈向“AI高地”,但云天励飞仍选择走最难的路——坚持NPU(神经网络处理器)自研,创新提出“算力积木”架构,实现在国产制程下的算力灵活扩展。
“敢为人先,不仅是一种魄力,更是一种耐力。”郑文先表示。在政策与产业生态的双重助力下,尤其是深圳推出的“孔雀计划”及一系列科创载体支持,为云天励飞提供了“敢试”的底气。公司与本地高校、实验室形成“产业出题-学术解题-工程落地”的闭环机制,迅速将技术推向应用前沿。
云天励飞的创新不止于实验室。在深圳超大城市治理的真实场景中,其技术实力得到了全方位淬炼。2021年,深圳巴士集团引入云天励飞的边缘智能盒子,通过头肩颈识别技术构建起全国首个高精度公交OD分析系统,使公交运营效率提升30%,该案例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这种“产业题—学术解—工程化”的闭环创新模式,正是深圳产学研协同生态的生动写照。
面对大模型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云天励飞于2024年推出“深目”AI模盒,将大模型压缩至千元级设备中。该产品搭载自研14nm Chiplet芯片DeepEdge10 Max和“云天天书”大模型,可实现90%以上的场景覆盖和算法精度,成本降低90%。在青岛城运控股集团的智慧园区项目中,这套系统通过实时分析人员行为数据,使园区管理效率提升40%。更值得关注的是,云天励飞联合鹏城实验室等20余家机构成立“深目2.0”生态联盟,构建起从芯片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条,为大模型规模化落地提供了中国方案。
如今,云天励飞的AI芯片已广泛应用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落地超500个标杆项目。站在深圳特区建立45周年的新起点,这家诞生于改革热土的科技企业正以“让AI无处不在”为新征程目标,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浪潮中继续书写“敢为人先”的传奇。正如郑文先所言:“特区精神早已融入我的血液,它让我坚信,只要方向正确,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品质为“先”,定义智造新标准
当越疆科技的第一代协作机器人进入日本市场时,一个看似细微的问题引起了团队高度重视:“为什么你们的机器人温度这么高?”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反馈,更是一道严峻的技术考题。
越疆团队没有回避这个看似微小但极具挑战的问题,反而将其视为提升产品全球竞争力的重要契机。他们迅速组织跨部门攻关小组,深入分析发现,高温现象背后实为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难题,涉及电机电磁效率、控制算法的功耗优化、整机结构的转动惯量匹配、散热材料选择与风道设计等多重因素的耦合影响。面对这一系统性挑战,越疆选择了“死磕”到底。研发团队从基础原理入手,对机器人的每一个子系统进行了全面审视与优化。电机团队提升了电磁转换效率,从源头上降低发热;算法团队对控制策略进行精细调整,减少不必要的能量损耗;结构团队则通过新材料应用和散热路径的重新设计,显著提升了热管理能力。
目前,越疆协作机器人已应用于超80家世界500强企业,全球出货量超过9万台,连续7年位居中国协作机器人出货量第一,成为中国智造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
“敢为人先,不仅仅是要敢于选择没人走过的路,更是敢于用最高标准要求自己。”越疆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回顾创业初期,协作机器人仍属新兴领域,技术路径尚不明确,市场接受度低,但越疆毅然押注这条赛道,直面国际巨头的竞争。这种敢为人先的勇气,源于对技术创新的坚定信念和对市场需求的深刻洞察。
在越疆的成长过程中,深圳成熟的电子与精密制造产业链提供了关键支撑。从上游的核心元器件供应,到精密的加工制造服务,本地完善的产业生态使越疆能够快速进行原型测试和设计迭代,大大缩短了研发周期。同时,深圳市政府在人才引进、研发补助和出海拓展等方面给予的政策支持,也为这家创新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提供了坚实后盾。
如今,越疆科技正以机器人技术“先”行者的姿态,持续推动智能制造与柔性生产模式的变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品质为先”的深刻内涵,向世界展示中国智造的新高度。
聚焦柔性OLED,实现屏幕技术“先”发
“2007年我加入天马时,中国显示产业正处在从黑白显示向彩色显示转型的关键阶段,‘缺芯少屏’是摆在整个行业面前的现实困境。”天马微电子执行副总裁迟云峰回忆道。那一年,苹果发布第一代iPhone,全球显示技术迅速向彩色化、智能化跃迁,而国内彩色显示屏无论是技术积累还是市场占比都仍处于起步期。
也正是在行业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节点,天马展现出“敢为人先”的魄力。2010年,天马研发并生产出首款7寸车载TFT显示屏,并成功销往对品质要求极为严苛的日本市场。“当时我们刚刚掌握彩色TFT生产能力,在车载显示领域的技术积淀还很薄弱”,迟云峰坦言。面对客户提出的高规格参数与严苛可靠性标准,天马组建专项技术团队,与上下游伙伴协同攻坚,历时三个月实现从技术突破到成功量产,迈出进军车载领域的关键一步。
十年磨一剑,如今的天马已跃居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占有率第一,全球每四辆车中就有一辆搭载天马屏幕。回望来路,迟云峰感慨:“这是天马迈出的一大步步,也是中国显示产业实现自主可控的一大步。”
自1983年成立以来,天马始终走在行业创新最前沿:80年代末,率先投建TN、STN产线,生产俄罗斯方块游戏机、电子宠物机、传呼机等显示用屏幕,弥补国内黑白显示自主空白;2000年初,投建国内第一条CSTN生产线,实现无源彩色显示突破;2006年,投建了中国大陆第一条4.5代TFT-LCD生产线;2011年不仅建成国内首条第5.5代LTPS产线,还完成对日本NLT公司的收购。这些重大决策无一不彰显出天马与深圳特区共成长的“敢为人先”精神。
当前,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的新起点上,天马提出了“2+1+N”的全新战略——聚焦手机与车载显示两大核心业务,快速发展IT显示这一关键业务,并积极布局专显、工业、医疗等N个增值领域。与此同时,天马已积极投入下一代Micro LED显示技术的研发与量产准备,持续巩固在柔性OLED等先进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从打破海外垄断到实现全球领先,天马不仅重塑了中国显示产业的国际地位,更成为深圳特区改革创新精神在先进制造领域的生动诠释。正如迟云峰所说:“深圳的创新容错机制和人才聚集效应,为我们敢于瞄准前沿、持续投入提供了坚实土壤。”如今,天马正以成为“全球显示领域领先企业”为愿景,在深圳这片热土上继续书写屏幕之中的“中国之光”。
华大集团以破垄断之志,攻坚国产基因测序仪核心技术,以自主科技引领基因行业“先”机,将生命科学研究的主导权牢牢握在手中;云天励飞深耕人工智能底层,打造出国产AI大算力芯片与平台,筑就城市智能化发展的算力“先”锋,为数字时代夯实自主可控的基石;越疆科技率先突破精密控制与智能化协作的瓶颈,以机器人技术“先”行者的姿态,持续赋能全球智能制造与柔性生产变革;天马微电子则聚焦前沿显示领域,在柔性OLED技术上不断实现突破与量产应用,以屏幕技术的“先”发优势,重塑智能终端的人机交互体验。它们分别在生命科学、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领域,艰难穿透重重壁垒,重塑行业价值链,为深圳乃至全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腾飞注入强劲动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相信深圳企业将继续秉持这一精神,在更多领域开创新的局面,为中国乃至全球的产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深圳方案”。
出品人:胡 文
监 制:张 辉
统 筹:叶 梅
文 字:王 睿
海 报:李豫军
视 频:胡津玮 范洋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