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模式激活社区老年教育,破解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 ”与老有所为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日讯(记者 董非)“双师教学模式”落地两月成效显著——名师线上授课+社团长助教,激活社区老年教育新生态。

自6月30日,坂田街道长青老龄大学、四季花城社区长青老龄大学,四季花城社区夕阳红联合网上老年大学率先试点“双师教学模式”以来,这一创新教育形式已稳步运行2个月,成功实现“名师资源下沉、社区助教赋能”的双向突破。通过“线上名师录播+线下社团长助教”的教学机制,不仅破解了基层师资短缺难题,更激发了老年学员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低龄活力老人提供了“教学助教”再就业机会,初步形成了社区老年教育的良性闭环。

创新机制:双师协同,破解基层服务难题

“双师教学模式”采用“1+1”分工机制:线上名师依托录播课程,提供标准化教学内容,涵盖理论讲解与实践示范,保证课程的专业性与权威性;社区骨干学员担任助教,组成线下社团长,负责课堂组织、设备调试、分组互动与练习督促,帮助学员完成“学—练—评”全流程。

以四季花城社区长青老龄大学首期开设的《简谱视唱基础入门》为例,42名学员在社团长杨老师(原社区合唱团成员)的带领下,2个月内出勤率高达95%,92%的学员能独立完成16分音符视唱,部分学员已能尝试二声部合唱。杨老师感慨:“从学员到助教,不仅发挥了特长,还能带动老伙伴们一起进步,特别有成就感。”

三大成效:资源普惠、社区赋能、老有所为

经过2个月的探索实践,“双师教学模式”已初步展现出多方面的积极效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名师资源普惠化。12个社区教学点共享市级优质课程,累计服务学员超500人次;二是社区助教专业化。通过“培训+实践”,已有3名社团长逐步承担教学管理职责;三是老年价值再开发。探索“以老助老”模式,为活力老人提供助教岗位,推动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双师模式”在教育资源共享、社区治理赋能和老年群体再价值开发上的独特优势,也为探索可持续的老年教育服务新路径提供了有益借鉴。

社会反响: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

学员普遍反映,双师模式降低了学习门槛。一位学员说道:“线上课能反复看,线下有人手把手教,再也不怕跟不上!”。

社区工作者也指出,社团长在教学与学员之间发挥桥梁作用,使课堂管理效率提升约40%,老年学员自发组织的“音乐帮扶”活动更成为社区文化的新亮点。

未来规划:打造可复制的“坂田样本”

让专业教学扎根社区,让活力老人服务社区,是破解老年教育“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接下来,坂田街道将进一步扩大双师课程覆盖面,新增智能手机摄影、健康养生等实用主题课程,并建立“助教星级评定”制度,持续激发社区内生动力。

编辑:卢东勃 王容责任编辑:孙逊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