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2日讯(记者 何亚南)巴登街为什么叫巴登?福田很多地名为什么都有“田”字?仙湖原先叫“大水坑”?8月30日下午,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主办的“地名密码 深圳史诗——‘文脉·深圳’丛书新书首发式”在新媒体大厦演播厅举行,带大家一起破译深圳的地名密码,寻找深圳城市史诗。
活动伊始,深圳报业集团社委会委员、经营管理委员会副总经理李强及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等嘉宾,与丛书作者木木、尹昌龙共同为新书揭幕。
三本书,三个视角,以文化读本揭示深港合作轨迹,展现一部深圳地名演变的微缩城市史,生动诠释移民文化与创新精神的融合发展。
以地名为钥,追溯深圳文化根脉
“文脉・深圳”丛书涵盖《藏在地名里的深圳》《从地名看深圳》《落脚之地》三本著作。丛书以地名为切入点,通过多元视角勾勒出深圳自新安县建县以来拥有的450余年历史沉淀,深圳精神文脉的传承与生长,深圳温润人心的文化温度。
《藏在地名里的深圳》由北京大学博士、文史学者木木执笔。木木在活动中分享,《藏在地名里的深圳》是《藏在地名里的香港》的姊妹篇,分“大江大海”“一河两岸”“街巷传奇”三篇,聚焦与香港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20余个深圳地名,既讲“深圳河左岸与右岸”的地理切换,更述“深港同源分流又同向互补”的血脉羁绊。
木木以“一个人和两座城的相遇”为切入点,讲述自己作为新深圳人,在香港工作16年后定居深圳,并借新安县建县450周年活动契机,走访“深圳十峰”和74个街道的经历。木木将《藏在地名里的深圳》作为“投奔深圳的投名状”。
《从地名看深圳》则将镜头对准城市自身的成长轨迹。作者尹昌龙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文化文史学者。尹昌龙在活动现场回顾,这套丛书的创作起源于与木木、胡野秋的约定,先后在《晶报》《香港商报》开设专栏,后结集成书。《从地名看深圳》解读地名背后的历史文化,如“鹏城”源于大鹏山,与《庄子・逍遥游》中的“鹏”呼应。
尹昌龙通过“地名考古”方式,系统梳理《宝安县志》等史料,解码山地滨海地名中的地理记忆与精神迭代。书中将巴登街、八卦岭等日常地名,升华为移民文化与创新精神的载体。
“在许多人眼中,深圳是一个缺乏历史的‘新城’。然而,《落脚之地》这本书却试图颠覆这一印象。”《落脚之地》由文化学者胡野秋创作。在视频中,胡野秋坦言,作为《深圳传》续篇的《落脚之地》,书名有双重含义,既是他个人在深圳巴登街的生活起点,也是城市的精神归属,承载移民共同经验。
胡野秋强调,地名是城市历史、人文和情感的积淀,深圳作为移民城市,“落脚之地”体现千万人在此汇聚,织就城市文化脉络。深圳的历史就藏在每一个地名里,藏在每一条街道的记忆中,藏在每一个“来了就是深圳人”的故事里。
融合创新,共筑文化高地
新书首发式上,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经理李强致辞,深圳报业集团作为本土主流媒体,是城市发展“记录者”,更是文化根脉“守护者”。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文脉・深圳”丛书首发,既是出版人的用心,更是深圳报业集团深耕本土文化、守护城市根脉的一次具体实践。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成立21年间累计出版图书逾千种,是集团“新闻+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套丛书从报纸专栏,历经三年多成书出版,是“媒体+出版”结合的典范。
他表示,“文脉·深圳”丛书是一部具有深度和温度的“城市精神读本”。未来,集团将继续支持出版社推出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深圳特色的优质图书,推动城市文脉在公众的关注与传播中生生不息。
三本书虽视角各异,却共同指向一个核心:深圳的文脉,是岭南文化的坚韧、海洋文化的开放、移民文化的创新、特区文化的敢闯在45年里的交响共鸣。它们为研究深圳地名文化提供了权威参考,更让读者看见奇迹背后的精神密码。
城市的气质,文脉的延续
活动现场人潮涌动,观众来自各行各业——既有钻研文史的学者及各领域专家,也有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聆听这场关于深圳的前世今生的文史对话。
在互动环节,观众围绕深圳城市气质特点、深港关联性、深圳地名渊源等话题踊跃提问,作者结合史料与个人观察,逐一作了深入解答,擦出思想碰撞的火花,现场互动气氛十分热烈。
“深圳的地名文化中最独特、最区别于中国其他超大城市的气质是什么?”面对观众的提问,木木表示,深圳地名多元性体现在融合广府、客家、疍家文化及外来移民带来的各地文化;变化快表现为新地名因填海等新生地域产生,老地名被赋予新内涵或雅化改名,如“大水坑”改为“仙湖”,同时地名变动是城市发展的反映。尹昌龙表示,深圳地名面临发展速度快导致命名需求高、原有地名多融合当地语言如客家话、广府话等,当下结合普通话存在地名读音跨越等问题,地名的变化体现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和海洋文明的跨越。
现场观众提出,为何福田地名多带“田”字(如彩田、景田)、南山多带“湾”字?木木坦言,福田以前农田多,南山靠近海湾,深圳地铁地名“南山田园湾”高频出现,分别代表深圳的南方方位、山城形态、农业历史、园区发展模式及靠海多湾特点。
两位作者现场向大家分享撰写这套书的初衷,希望打破大家对于“深圳是一夜之城、缺乏历史”的误解,深圳的历史藏于地名、街道记忆和移民故事之中,深圳是一座由古老文脉与当代奋斗构成的城市。“文脉·深圳”丛书是连接过去与未来、个人与城市的桥梁,通过解读地名展现深圳文化根脉与精神基因。
(本文由活动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