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4日讯(记者 张小臣 魏梓晴)在信息光速传播、隐匿性强、靶向精准的“自媒体”时代,舆情素养已成为私募机构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近日,在深圳市委网信办和深圳证监局的指导下,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联合深圳市自媒体协会、证券时报成功举办“私募机构舆情素养提升专题培训”,现场反响热烈,超百家私募机构代表积极参与。
作为全国私募行业的高地,深圳私募规模一直领跑全国。截至2025年6月,深圳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达2977家,管理规模近1.97万亿元。行业高度透明、一举一动备受瞩目,个别机构的合规隐患极易被放大,甚至酿成全行业的声誉危机。“构建科学高效的声誉风控体系、提升复杂环境下的舆情应对能力,已成为每家私募机构的必修课。”证券时报代表在发言中强调。作为资本市场权威媒体,该报将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资源,以快速、准确、权威的回应机制压缩谣言传播空间。
培训现场。
深圳证监局相关负责人结合真实案例,系统剖析行业当前存在的短板,并提出三项针对性建议,明确指出“负面舆情面前,唯有主动发声才能掌握话语权”。下一步,证监局将强化行业培训、完善制度体系、定期发布合规指引,多措并举推动私募机构全面提升舆情防控与处置能力。
培训会现场,深圳市委网信办相关负责同志以“什么是舆情”破题,借正反案例生动阐释其本质与影响,并介绍舆情回应与处置的“七种武器”:风险排查、加强监测、预案制定、线下化解、快速响应、回应关切和跟评引导。他强调,金融类舆情尤需注重“发现、研判、处置、协调”八字要诀,并指出“线下化解为根本,一切舆情终归源于现实”。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李辉教授则从社会心态的变化切入,指出Z世代作为新兴舆论力量,崇尚爱国自信、重视真实体验、拒绝说教、追求平等沟通。企业舆情应对须彻底摒弃“逃避心态”,做到线下第一时间核查化解、在信息发布时体现真诚担当、敏感议题尤须格外谨慎。他强调,在这个情绪驱动传播的时代,“真诚是唯一的必杀技”,企业应回归常识、尊重人性,用有温度的表达赢回公众信任。
“主动应对、线下核实、线上真诚回应,是我们学到的重要方法论,”与会机构代表、深圳私募基金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凯丰投资品牌总监邓科表示,“此次培训干货满满,为我们后续舆情管理提供了清晰指引和实战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