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4日讯(记者 叶玉燕 通讯员 邬铭昕 陈文艳)“通过‘虚拟社区’认领一块菜地,就能带孩子体验种植和收获的乐趣,收成的蔬菜还可以送给社区里的独居老人和困难家庭,让孩子学会分享与关爱,特别有意义!”在宝龙街道龙新社区的“爱心共享田园”里,居民刘女士这样说道。这片田园,正是宝龙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依托“虚拟社区”平台将“指尖便捷”与“线下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体现。
宝龙“虚拟社区”平台正悄然改变居民生活方式,从预约运动场地、错峰共享停车,到查找托育服务、申报“小散工程”,再到获取商家优惠、参与志愿活动——平台已整合12类阅读场所、16处运动场地、15家卫生健康机构等,累计发布活动1631场,共享空间预约达4.7万人次,服务居民超9.4万人。
开放政府资源,大门“敞开来”
打造“虚拟社区”平台,旨在推动基层治理共建共治共享,让服务更贴近百姓。街道党工委全面指导各社区党委梳理整合现有资源,将其转化为可共享、可预约的服务项目,真正让居民和企业看得见、用得上。
同心社区共享会议室通过平台向辖区企业开放预约,已成为“热门选择”。多家企业均已多次使用,实现政府资源服务企业发展。针对“停车难”问题,主动开放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8个非经营性停车场,推出“0元日卡”错峰停车方案,有效缓解了停车压力。
解锁商居双赢,资源“活起来”
面对商户拓客和居民寻优惠的需求,街道党工委引导社区党委建立“爱心商企库”。商户通过平台提供专属优惠,在获得曝光、降低获客成本的同时,也为居民带来实惠。
龙东社区某餐厅推出的“邀您来吃饭”活动,上线即吸引约1350次点击,带来200多位新客,营业额增加万余元;同乐社区与乒乓球馆合作,通过“虚拟社区”发放免费体验券,新增粉丝百余人,带来6000余元营业额增长。据统计,参与平台活动的商户平均客流量提升约15%,实现了商户增收、居民受益。
激活志愿力量,居民“聚起来”
街道党工委不仅将“虚拟社区”打造为居民获取服务的窗口,更将其塑造成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推动角色转变的平台,引导大家从“受益者”转变为“共建者”。越来越多居民通过平台成为志愿者:有的协助医护人员为老人免费体检,有的制作美食慰问退伍军人,在邻里互助和公益奉献中找到了参与社区、建设家园的价值感。
这种“线上发起—汇聚力量,线下实践—传递爱心”的闭环,正是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体现,相关经验已入选市委组织部《“社区锦囊 民生妙招”深圳基层党建和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从“指尖服务”到“身边实惠”,宝龙“虚拟社区”正成为连接居民、商户与社区资源的温暖纽带,推动基层治理朝更贴心、高效、有温度的方向迈进。接下来,宝龙街道党工委将继续整合资源、激发社区动力,推动数字治理向下扎根、向实发展,绘就“小平台承载大民生,双线融合暖人心”的基层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