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铃铃!上好开学季“安全课”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8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解树森)校园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是确保中小学生、幼儿平安健康成长的大事。记者了解到,随着秋季开学,孩子上学、放学路上的交通安全又成为牵动家长和社会关注的问题。那么,孩子们的交通安全应该注意什么?

孩子会骑车不等于能骑车

小朋友骑自行车在小区内道路转悠,不慎撞伤散步的邻居,谁来承担赔偿责任呢?

记者从法院判例中看到,9岁男童在小区内骑自行车撞上71岁的阿婆,造成阿婆十级伤残。法院判决中,因男童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应由其父母对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阿婆因侵权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为23万余元,扣除男童父母已支付的医疗费8.8万元,法院最终判决男童父母向阿婆赔偿剩余损失共14万余元。

数据显示,不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与不满16周岁骑行电动自行车分别占骑行事故的7.5%和10.3%。交管部门提醒,骑行需要观察路况,遵守交通法规,不要和同伴们并排骑行、互相攀扶打闹。

防止儿童突然“冲出”引发事故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调研数据显示,发生在学龄前儿童的交通事故当中,快走和奔跑情况是导致伤亡事故最多的,占比过半。其中,事故量占比最大的是横穿道路,占比为41.56%。

大多数家长都知道机动车有盲区,然而很多孩子却不了解,如果非机动车或行人从驾驶人的视野盲区突然窜出,留给驾驶人的反应时间非常短,很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深圳交警提醒,驾车经过校园周边或路过停在路边车辆存在盲区时,应当提前观察、减速慢行,养成“备刹车”的习惯,即使在不踩油门的时候,右脚也应该放在刹车踏板上,以便在遇到突发情况时可以迅速作出反应。

逾六成事故缘于大人监管不力

秋季开学以来,深圳交警联合教育部门,持续开展“交通安全第一课”主题宣传活动,交警们陆续走进学校,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交通标识动画演示及在线互动问答等形式,向学生系统讲解过马路、乘坐交通工具、应对突发交通状况等方面的安全规则,重点强调过马路走斑马线、一停二看三通过、乘坐电动车佩戴安全头盔、乘坐校车系好安全带、严禁非法骑行等关键要点。

公安部统计数据表明,在儿童交通事故案例中,由于“监护人监管不力”导致的事故数量占总数六成以上。而有研究表明,监护人在交通行为方面的示范引领,对孩子形成规则意识具有重要作用。这里所提到的监护人不仅仅是父母,还包括了起到看护看管作用其他方面的监护人。

重视孩子的交通安全教育,严格出行管理,这不仅是监护人的责任,也是法定的义务。


编辑:黄春才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