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扩容 持续提质 学在深圳,含金量真高!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8日讯(深圳商报首席记者 吴吉)“报考深圳理工大学,我不是‘亏’了,而是‘赚’大了!”来自内蒙古的赵冠杰同学在深圳理工大学的新生报到现场如是说。今年高考,他考出了672分的高分,却毅然报考了开办仅1年的深圳理工大学。很多人对他的选择不理解,但他说,深圳理工虽然年轻但特色鲜明,“相信学校会给我提供很好的平台,让我做一个一流的大学生,而非一个一流大学的学生。”

在很多优秀学子的心目中,深圳高校的“含金量”还在不断上升。与此同时,深圳将学位建设作为“头号工程”加速推进,不断扩大基础教育学位供给;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业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加快打造与城市地位相匹配、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更好满足市民群众期待的教育高地,深圳在路上!

基础教育

既要均衡,更要优质

为适应学龄人口快速增长需要,深圳自2020年起打响“百万学位攻坚战。2020至2024年,全市投入中小学校建设经费近千亿元,新增中小学校用地超9平方千米,新改扩建中小学校(幼儿园)809所,新增基础教育学位82.5万个,超过“十二五”“十三五”全市学位建设总和,初步构建了超大型城市更具规模、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格局。

“有学上”只是基础,“上好学”才是目标。自2024年春季学期起,深圳市779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实施“每天一节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至少上一节体育课,这一经验已被教育部在全国推广;2024年秋季学期起,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每周半天计划”试点,积极探索“校内校外一体、全社会协同育人”新机制,以单双周轮流的形式,每周开展半天校外课、半天阅读课;2025年新学期起,组织开展学生“美育一件事”工作,让每个学生每年选择一件“小而美”的事……作为教育综合改革的“排头兵”,深圳正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脸上有笑、眼里有光、身上有汗”。

高等教育

建设一所,优质一所

又到一年迎新季。近日,优秀学子从四面八方向深圳涌来,深圳高校再一次凭实力“火热出圈”。

今年高考,很多深圳高校的投档分数线都再创新高。在普通本科批次,物理类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在省内高校位居前三,投档最低分分别为662分、652分和629分。历史类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在全省高校中排名第三,投档分为619分;深圳大学位居第七,投档线为592分。而在提前批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已连续十年“领跑”,物理类、历史类均继续位居全省知名高校榜首。

深圳高校之所以能让优秀学子心向往之,除了城市赋予的“光环”外,还因为这里有生机勃勃的教育生态。近年来,深圳理工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等一批院校获批设立,全市高校数量达到17所。西丽湖国际科教城X9高校院所联盟不断壮大,全市高校之间、高职与应用技术型大学之间很多都已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此外,河套学院、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分中心等一批“国字号”重大平台落地深圳。

职业教育

体系完善,勇做先锋

深圳中考满分为610分,唐海洋考出563分,这个分数本可以让他选择一所人们心目中的“名校”,但他毅然选择了深圳市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来自阳江市第一中学的林港洺今年高考获得了617分的成绩,原本可以选择211大学,但他最终选择了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实验班)。这些优秀学子用自己的选择证明在深圳,职业教育不再是无奈之选,而是优质赛道。

今年,深圳率先启动“3+4”七年一体化培养改革,由本科高校与优质中职联手打造人才直通车,吸引了大量高分考生。根据相关政策,这类项目允许学生在完成3年中等职业学习后,通过转段考试进入合作高校继续4年本科学习,并最终获得全日制本科学历。这是深圳职业教育的又一探索,让职业人才的培养体系更加完善。

编辑:黄春才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