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共治”破解非机动车乱停放难题 龙华让地铁口清爽起来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请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龙华街道对地铁口周边违规停放电动车进行规范管理。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8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曾虹 通讯员 林荣昌 刘利) 近期,龙华街道创新推出“共治、移管、扩需”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以“刚柔并济”的智慧手段,有效破解非机动车乱停放难题,不仅让城市“面子”更整洁,也让居民出行“里子”更舒心。

“刚柔并济”多方共治

针对重点区域停车乱象,龙华街道坚持“共治”理念,采用“不定时集中整治+常态化值守劝导”模式,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常态化管理机制。

街道组建由“执法+交安+社区”构成的联合整治队,在龙华地铁站、清湖地铁站等关键区域实行联勤联动、滚动轮值,在早高峰前后重点部署工作力量开展清理挪移整治。整治队采取“就近挪移、规整摆放”的动态管控方式,对严重影响通行的乱停车辆,统一移至周边临时停放点。

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街道更注重源头引导。一方面,积极发动志愿者队伍,常态化开展“畅行地铁口”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每天走上街头,整理乱停车辆、劝导不文明行为;另一方面,与共享单车企业建立密切联动机制,组织企业运营人员在高峰时段驻点监测,常态化参与地铁口周边非机动车停放秩序管理。

“数字赋能”异地移管

面对部分车辆“就近无地摆放、清理无法可依”的治理困境,龙华街道创新建立了“数字+异地移管”机制。街道设立专人专岗,将地铁口等核心区域的违停车辆,统一挪移至稍远处的临时指定停放点。为解决车主寻车难的问题,街道依托“i龙华”数字平台,开发上线了“扫码寻车”小程序。车主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车辆的挪车告知、取证照片和精准停放位置,实现“挪车、告知、取证、定位”的全链条闭环管理。

此外,针对废弃“僵尸车”治理难题,街道还制定了《僵尸电动车处置指引》,明确了从“排查、认定、告知”到“清理、保管、认领”的全流程规范。在各社区设立临时保管场,目前已清理废弃非机动车459辆,有效释放了宝贵的道路空间。

“挖潜扩容”疏堵结合

为从根本上解决停车资源不足的问题,龙华街道积极“扩需”,主动与地铁站周边闲置土地权属方沟通协商,目前,已成功协调清湖站雅尊会所地块业主,提供约600平方米的闲置空间作为临时停放区,一次性扩容车位超600个。据统计,街道已在重点区域周边挖潜设置停放区60余处,提供车位近5000个。

同时,街道还联合各园区、楼宇,积极动员经营主体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企业利用内部空间设置员工非机动车停放区。目前,已在22个工业园区、12个商超写字楼、3个农贸市场内部设置了停放区,可提供约2万个停车位,极大缓解了公共道路的停放压力。此外,街道还运用“一点一策”的精细化治理思维,通过调整停车区布局、增设简易护栏、摆放链条反光锥等“微设施”改造,优化了30余处停车点的“条块”布局,让停车秩序更加井然。


编辑:黄春才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