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特产”成了致富金钥匙 家门口就可找到好工作 粤桂协作持续深化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熊子恒 吴亚男)秋日的八桂大地,依旧艳阳高照,驱车穿行于乡镇村落,炎炎阳光打在喀斯特地貌的连片山峦上,翠绿的田野、弯曲的江流映入记者眼帘。山水之间,粤桂协作持续深化展现出新图景:产业园的车间里订单不断,易地搬迁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乡村里的田野上,经加工后的土特产远销全国。

一条西江通两广,自古粤桂一家亲。按照省统一部署,深圳在粤桂协作中对口协作广西南宁、桂林、百色、河池4市22县。2016年以来,深圳累计选派党政干部154人、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员5578人次,实施产业、民生等各类帮扶项目2407个,帮助约31.08万名广西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销售广西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480亿元,不断增强当地内生发展动力,为协作地区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近日,记者走进广西上林、都安、田阳、靖西等多个县区看到,在粤桂协作持续大力帮扶下,从产业集聚到乡村建设,当地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一幅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壮美画卷正化为实景图。

联农助农,特色产业助村民增收

因适宜的气候环境,南宁市上林县成了远近闻名的鲜花种植基地。

走进粤桂协作花卉乡村振兴现代农业产业园,在控温控湿的大棚里,蝴蝶兰、石斛兰、红掌等花卉竞相绽放。园区一角,记者看到一块项目竣工碑,上面记录了深圳福田区对于园区建设的帮扶情况:两座1152平方米的温控大棚,用于发展现代科技兰花产业。

亿成花王是园区内最大的花卉种植企业,已建成智能温室玻璃大棚3万平方米,带动115户农民土地流转增收。“花卉种植大棚的投入量大,一座就要上百万元资金,企业在2020年入驻园区后,得益于粤桂协作工作队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我们吸纳了本地200多人就业,还通过花卉‘代种代养’发展庭院经济带动农户增收。”该公司负责人伍伟光说。

自2021年以来,福田区与上林县结对协作发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拓宽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一条乡村振兴“新花路”。

上林花卉产业蓬勃发展,是深圳立足协作地区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生动缩影,通过不断融通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

在河池都安县,深圳支持当地建成目前全国唯一一家以优质肉牛肉羊为主体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从打造养殖种植基地到建设饲料加工厂、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中心,再到建立直采直供基地等,持续助力都安瑶山牛等产业做优做强。2024年,当地销往广东的瑶山牛肉超1亿元,在深圳累计设立瑶山牛分店25家。

在桂林资源县,深圳围绕广西中草药材资源丰富特点,支持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帮助引进龙头企业,完善产业加工链条,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并支持当地打造粤桂协作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园,助力提升当地特色产业规模和发展质量。目前,当地中草药种植规模已达24.3万亩,年产值预计将超10亿元。

互促双赢,协作走向双向奔赴

随着粤桂协作不断深入,产业发展实现互促双赢,选择扎根广西投资的深圳企业在带动当地产业升级的同时,自身发展站上了新台阶。

在忻城县粤桂协作茧丝绸产业园生产车间,记者看到,自动络丝机将绞装丝改变为筒装丝,织布机轰轰作响将蚕丝织成丝绸,数码印花机最后把电脑上的图案完美呈现。

产业园运营方广西同益国丝,是深圳企业同益新为布局上游产业链所做出的一项重大投资。“我们原本是一家贸易公司,此前主要做丝绸制品销售。通过在广西投资布局,不仅带动了农户增收,公司也获得了向上游延伸发展的机遇,建立起丝绸制品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广西同益国丝总经理刘建云说。

从在百色那坡县筹办帮扶车间,到如今在忻城县等地投资建产业园,几年间,同益新在广西多点布局,助推当地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直以来,深圳围绕协作地区产业布局,搭平台引项目,着力补链强链延链,共同打造茧丝绸、芒果、预制菜、生物医药、山泉水、口岸经济等6个产业集群,通过与深圳的产业协同,让这些县市从生产原材料的单一模式向着全产业链条整合模式升级,整体实力、质量效益、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百色,依托“芒果之乡”的优势,深圳协调引进果天下、巨人园等多家深加工企业及顺丰、中集冷链等物流配套企业,助力当地实现芒果特色产业的集群发展。2024年,推动百色全市芒果总产量达122.26万吨,总产值高达55.49亿元。

同时,深圳创新对口协作工作机制,将深圳理念、深圳模式及深圳标准、深圳技术引入广西,携手当地打造县域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示范样板。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打造“光储超充、车网互动”一体化超充示范站,并支持华为数字能源、欣旺达等深圳企业参与当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与光伏储能规划建设;推动百色、河池、南宁、桂林4市建设19个新能源汽车充电项目,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公共充换电设施短板。

稳岗增收,劳务协作实现家门口就业

“以前外出去广州打工,没办法照顾家里小孩,现在家门口就建起了工厂,走路10分钟就可以上班了,一个月能挣近4000元钱。”家住上林县明亮镇明澄社区的覃丽开心地说。

覃丽是生产车间流水线上的一位女工,她工作的地方中禾箱包公司,是上林县通过粤桂协作机制引进,占地面积16000平方米,2024年产值达1.7亿元。目前,中禾箱包在上林县范围内共有6个易安点帮扶车间同时运营,形成“一县一企N车间”模式,吸纳就业约1000人。

“我们牵头成立服务专班,协调解决企业建设用地等问题,同时发挥福田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优势,开展就业帮扶车间岗前培训,持续提升务工人员劳动技能。”来自深圳福田区的派驻协作干部、南宁市上林县副县长林信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在广西对口帮扶地区,深圳不断深化劳务协作,持续促进稳岗就业,加大企业吸纳对口地区脱贫人口就业扶持力度,认定爱普生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等10家市级就业帮扶基地,遴选推荐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与对口22个县建立“一县一企”稳岗就业基地,用工总规模超18万人。

同时,深圳强化劳务品牌建设,加强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广东技工与广西“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建设深度融合,带动百色、河池等市创建“百色家姐”“寿乡月嫂”等巾帼家政品牌,设立“南粤家政”服务站,推动广西培训输送家政人员到大湾区就业;支持百色推进“深圳直聘”“深百技工”“鹏城追梦”和“温馨就业”四个品牌工程,构建“1个市级总站+10个县级服务站”就业帮扶体系,畅通从深圳到各乡村的“直通式”就业帮扶渠道。

在百色市田阳区,投入粤桂协作帮扶资金打造的线下“阳光快聘”零工市场开门营业。零工市场的玻璃橱窗中,分门别类张贴着当地与广东省各地的企业招聘信息。走进零工市场,“阳光快聘”直播间滚动播报着招聘信息,一旁的“赋能小课堂”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放,专业讲师开展特色手工艺与新就业形态教学。截至目前,田阳区已有5867户劳动力搬迁户达成“一户一人就业”的目标,“阳光快聘”就业服务站累计提供超过3.2万个岗位推荐,成功助力4173人实现务工。

在南宁隆安县,粤桂协作通过AI赋能“小梁送工”,线上依托红海直聘平台搭建“劳务服务驿站专区”,同步建设“1+N”智慧数字劳务服务驿站,利用先进成熟的大数据平台端口全面拓展“小梁送工”就业服务工作。目前,“小梁送工”累计送工达15.8万人次。

乡村焕新,“土特产”带动农户致富

百色化峒镇八德村,这里交通便利,干净整洁的马路直通村口,奔流不息的难滩河穿村而过,堤岸旁野花与庄稼投映的倒影清晰可见。通过粤桂协作,八德村改变原本单一农业产业模式,提升成为农文旅融合的综合示范村。

走入村中,来自深圳的元素随处可见,村里的一条道路旁插上了“龙岗大道”的路牌。谈起近年来乡村的变化,村支书黄安频频为深圳帮扶干部竖起大拇指。“深圳的帮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变化,2022年村里新修成的水利工程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村貌的改变也让游客变多了。”黄安激动地说。

八德村采用烟稻轮作的农业生产方式,烤烟是这里的特色农产品,每到收获季节,村民们就会把烟叶高温烤干成金黄色。“种植烤烟每亩地的收入在4000元左右,水利工程建设增加了附近地区2000亩的灌溉面积,村民们的收入更多了。”黄安表示,接下来村里还计划搞露营、观光配套体验项目,把休闲旅游产业做起来。

在深入推进粤桂协作中,深圳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集中协作双方的资金、项目、社会力量和市场资源,与当地协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推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数字赋能美丽乡村建设。深圳着力发挥深圳数字产业优势,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支持南宁马山县入选第二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名单;在田林县打造粤桂协作爱善村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种植阳光玫瑰葡萄,建设庄园游客中心、科普研学基地等,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4万元以上,直接受益群众达100多户400余人;联合腾讯公司持续推进“为村共富乡村-粤桂数字农文旅计划”,通过乡村经营性人才培养和数字化工具应用,为44个示范村画好产业发展“路线图”。

同时,深圳还立足广西乡村资源禀赋,积极推介乡村振兴特色带,联合百色靖西市重点打造粤桂协作“山水边城、锦绣靖西”乡村振兴特色带,遴选农文旅精品线路5条,支持边境地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增强乡村发展活力。


编辑:黄春才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