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友好的新一代使者” 中国青少年匹克球访美团飞越太平洋 自信南山少年与世界展开“对话”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2025美国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中国行”访华团师生与南山学子进行匹克球友谊赛。 南山区教育局供图

2024年12月,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师生交流团来到南山实验教育集团华侨城高级中学,两国学生围绕“智慧校园建设”展开交流探讨。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9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李丽 通讯员 陈凯)时间回拨到2025年4月,美国马里兰州蒙郡教育局体育部主任杰弗里·沙利文带领“2025美国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中国行”访华团抵达深圳,南山校园响起匹克球双语喝彩。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给美国访华团师生回复的口信,更拨动了南山少年的心弦,终于,“约定”落地,匹克球拍跨越太平洋击出回响。

8月24日至9月5日,46名南山学子应美方邀请,组成首支“2025中国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美国行”访美团。波士顿、纽黑文、纽约、长岛、费城、蒙郡、华盛顿,13天、7座城市、6所顶尖名校、2节世界名校大师课、2场匹克球友谊赛、3场“小小外交官”交流坊、15场文化体验……在无数个微小却闪光的瞬间里,这些“中美友好的新一代使者”书写着属于青年一代的“匹克球外交”。

南山凭什么首发?

“三张底牌”彰显硬核实力

航班轮胎触地的一瞬,南山学子的46本护照合拢,13天美国之行让他们把“中国”二字写进了心里。育才三中初三学生汪柯宇说:“世界不再是二维地图,是温度、是击球声,是耿爽大使面对面留下的八字寄语‘心系祖国,胸怀天下’。”

此行访美,南山少年展现的不仅是深圳学子的风度,更是中国Z世代的视野与担当。第23届华盛顿中国文化节上,与马里兰州学生合唱,南山学子把文化自信写在了阳光笑脸上。一场匹克球友谊赛后,南外高新中学学生徐子简说,“上一次他们来中国,这一次我们漂洋过海去美国,像在兑现一个春天的约定。”美国学生瑞恩(Ryan)晃了晃手机,“自从上次从中国回来,我一直在使用微信和当时认识的中国学生交谈。”杰弗里·沙利文开心地看到,“通过体育活动缔结友谊,这种友好在中美学生之间流动。”中美青少年匹克球人文交流活动发起人之一王鹏飞也表示,外交其实是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的信任与爱。

“为什么是南山?”答案写在深圳改革开放的年轮里——改革基因、前瞻规划、政策加持“三张底牌”彰显硬核实力。如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体,“科技创新素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素养”为两翼的南山学生“国际理解素养模型”已然走向成熟。

蛇口开山炮炸出的“改革基因”,让国际化成为南山教育的DNA。1983年新建的育才学校率先引入香港牛津英语教材、提出“培养能跟资本主义打交道的人”,由此起步,南山教育国际化创新探索蔚然成风。2012年出台全国首个区级“教育国际化五年行动计划”,2014年成为深圳首个“教育国际化实验区”,推出一揽子方案将国际理解教育写进全区“教-学-评-督”的精细化闭环式管理系统。2019年“破圈”喊出“创办世界级创新型教育”口号,2022年与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联合启动“青少年中外人文交流教育特色区”建设……2024年7月,关于“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等党中央决策部署指引南山教育再次按下中外人文交流的“加速键”。

为何必须“面对面”?

少年跨文化成长成关键变量

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迎来45周岁生日。同日,耶鲁大学课堂上,南外高新中学张嘉洋、南外高级中学曹伊两位同学也分别迎来14岁、16岁生日,在大洋彼岸与深圳共同庆生的特殊感受,让两人激动不已。

事实上,南山中小学的对外交流从未止步。2024年3月,美国华盛顿州中学生到访南外高级中学;同年4月,深圳(南山)中加学生团队承办“圆方全球会议”,带领9个国家的68名师生完成深圳研学考察;今年1月,33所南山学校54名学子组成“中美文化交流学生大使团”奔赴加州;7月,远赴欧洲的南山师生正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里唱响本土原创音乐《好风起》,来自纽约、旧金山、东京以及粤港澳四大湾区的青少年棋手已齐聚南山,在“融湾区·链世界”国际象棋青少年交流赛上展开无声对弈;8月,南实集团麒麟中学“学生大使团”到访硅谷“姊妹校”迪安萨中学……

数字时代,越真实越珍贵。视频可以连线,荷尔蒙、击掌声、雨后阳光的味道都无法像素化。九届“龙鹰对话”中美少年同台思辩,1600余场“留学生文化使者进校园”,“小外交官”走进各国驻华大使馆,南山青少年研学纵队走向美英澳日等各国……今天的南山教育把“跨文化素养”做成了动词,掀起“南山少年看世界”的研学风潮,也让更多人领略到中国少年的风采。

或许数字更能说话:超300名外籍教师常驻南山区公民办校(园);多所学校开设法、德、日、西班牙语等第二外语,与全球51所“姊妹校”共同教研,共建国际理解、科创、体育课程;A-level、DSE等国际课程走进育才、南外等高中“菜单”;法兰克福俱乐部三名欧足联职业教练常驻南山,给师生亲授德国青训“真功夫”……学生培养、教师队伍建设与课程建设三个“国际化”全覆盖,正强力支撑“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有卓越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这一南山区育人目标落到实处。

下一步还要去哪儿?

世界地图正被少年改成“星空图”

“用标准把素养说清,用课程把路径钉牢,用项目把情感点燃。每一次人文交流都是一次可评估的‘微项目’,体育、文化、科技,甚至每个孩子的无限潜能,无法装进同一张‘成绩单’,但却可以装进一段精彩的‘行程’里,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个性化体验。”南山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珺强调:“教育对外交流不是为了展示优越感,而是让世界看到中国少年的自信与谦和,也让中国少年在世界的镜子里找到更好的自己。”

记者关注到,在各类交流合作中,南山正在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4月,德国前羽毛球国家队名将托马斯·特西到访育才实验学校;5月,“中日韩青少年围棋代表团”走进南山二外(集团)海德学校等南山区内8所中小学;6月,中俄学子共同演绎的《喀秋莎》响彻南山区文理实验学校(集团)科创学校……

南山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5年起南山派若干优秀教师赴马来西亚、印尼等国从事华文教育交流;南山“8岁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等教学模式,已辐射海内外56所学校;市教育局联合大疆、南山中小学等合作开发的无人机课程走向70多个国家。近年来,更连续承办五届海峡两岸棒球联赛总决赛;持续以“湾区共话”聚合粤港澳大湾区教育资源,赋能国际化教育理念与创新实践;近两年接待过万名香港学子到访……在基础教育国际化“中外会通、在地培育、中教外传”三大路径联合推进下,南山走出了以高水平开放及合作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下一步还要去哪儿?”南山教育通往2035的战略规划图已徐徐展开:完整输出校园设计、课程体系、数字平台等在内的南山样板,参与汉语课程建设与国际标准制定;与发展中国家共享优质职教资源……无人机、棒球、围棋、合唱、舞蹈等每一门“课程”,都可能成为南山少年的下一颗“匹克球”。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志强者,不以日月为限。回国前夜,南山学子把写着“See you in Shenzhen”的卡片夹进研学日志,也把下一次邀约写进未来。航班落地,机场外东方既白,少年们把球拍收进行囊,却把弧线留在天空——那是“Z世代”写给太平洋的省略号,下一段故事,已在深圳湾畔开机。


编辑:黄春才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