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乐热血跑团跑友参加献血活动。受访者供图
陈东森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9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易芬)年轻时候,他是军人,每天跑步5公里,后来就把跑步当成了日常习惯。
1981年,他第一次献血。随后近40年间,献血成为他的日常善举,至今已经献全血/血小板402次,共计700多袋。
2015年在深圳组建跑团后,他不仅自己定期每月献血小板两次,还带动众多身体素质佳的跑友一起献血,跑团升级为“热血跑团”。
在献血到402次之后,一次血液检测不合格,他发现自己身患白血病。两年间他入院治疗299天,前后输血150袋。第一次住院治疗,他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顺利度过治疗期,病情稳定出院;数月后病情复发,历经6天昏迷,移植造血干细胞后,他又一次战胜病魔。
近日,深晚记者见到了这位令跑友们交口称赞的抗癌斗士和捐血助人推广者——陈东森。
跑步、献血都是生活习惯
无心插柳组建跑团
陈东森今年62岁,是深圳市童乐热血跑团团长、璋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公益顾问,2020-2021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终身荣誉奖获得者、广东省2017-2018年度无偿献血促进奖个人奖获得者。陈东森所在跑团还获得了广东省2017-2018年度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
“我是幸运的,因为献血,及早发现病情,因为经常运动,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多次抵抗住了病魔的袭击,跑完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次马拉松!”陈东森说。
第一次献血是在18岁,陈东森记得很清楚。那时,他看到一台公交车上的献血广告,随后从查号台查到献血站点,跑去献了全血。之后,陈东森考上大学、参军入伍,进入一家电子科技厂就职,结婚生子。岁月长短中,他始终坚持两个习惯,一个是跑步,一个就是献血。
“献血和跑步都是我长期养成的健康生活习惯。服兵役时,我是野战部队的步兵排长,每天雷打不动要带兵跑5公里,离开部队后我也一直坚持跑步健身。献血也是,献全血需要间隔三个月,但是机采血小板恢复期短,间隔两周即可,我就保持了两周一次的机采血小板习惯。”陈东森说。
2013年,陈东森到深圳工作。千园之城深圳让他奔跑的步伐有了更多腾挪空间,他也查找到深圳市血液中心,开始捐献血小板。
这个勤奋的跑者最常去的是住所附近的深圳市儿童乐园。跑前跑后拉伸准备,他渐渐和许多热爱跑步的人成了朋友。交流起来,说起自己跑步30多年,众多年轻跑友都尊他一声“前辈”。后来,有人起意说,我们都在儿童乐园跑步,一起建个群,就叫童乐跑团吧。年龄最长的陈东森很自然地就成为群主,被尊称为“团长”。
跑步+献血+公益
跑团越来越“热血”
随后三四个月时间里,跑友们一个拉一个,童乐跑团微信群内人员很快就增加到四百多人。
跟跑友交往多了,就有跑友私信他,询问献血的相关知识。他结合自己的献血经验和盘托出。跑步间隙,也有跑友来问他:“你两周就献血一次,身体会不会虚?”陈东森听了笑着反问:“你看我的样子虚吗?”询问的跑友也笑了。
众多跑友跟他交往越来越深,对献血相关知识了解更为深入,就更认可他的观念——献血是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跟跑步一样。
“我深刻体验,长久献血,为了检测合格,就会促使自己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规律作息不熬夜,均衡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不抽烟不喝酒,经常运动。为了献血,注意健康,因为献血,更加健康,救人利他,健康利己。”陈东森不断向跑友们传达这样的理念,得到跑友们认可。
不断有跑者跟着他的步伐加入献血队伍。2015年底,陈东森组织的一次献血活动上,20名跑友集体到深圳市血液中心献血。
此后多年,童乐跑团每周组织献血风雨无阻。人数最多的一次,2020年6月14日的世界献血日,54名童乐跑团跑友成功机采血小板,3名跑友献出全血。
就这样,拥有400多名成员的童乐跑团慢慢升级为“童乐热血跑团”,成为深圳因献血获得各级褒奖的唯一一个跑团组织,是深圳首个跑步+献血+公益的跑团。
心态乐观的抗癌斗士
跑完最艰难“马拉松”
2022年12月,在完成第400次的献血时候,陈东森的朋友们给他买了鲜花、蛋糕,他很是开心。
然而,他第403次献出的血液初筛不合格,未能献血成功。血液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陈东森辗转求医,最终,心里的问号变成了惊叹号。在60岁生日过去一周之后,陈东森瞒着当时已经86岁高龄的母亲,住进了医院。
在肿瘤病房,陈东森开始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化疗。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抵御病魔的有效屏障。5次化疗,每次住院30多天,陈东森经历了各种不良反应,但都比医生预期的要好,他病情稳定出院。
2024年7月,更严峻的考验到来,陈东森的白血病复发。这一次,医生告诉他,化疗之外,需要尽早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他告诉自己,人生最艰难的一次“马拉松”来了。
7月下旬,他在化疗中肺部感染曲霉菌,住进了ICU。医生护士前前后后忙碌,在他肺部抽出了共计1000毫升的积血,那赫然醒目的积血,见证了他在ICU里与病魔的战斗,这场人生马拉松,他跑得非常艰难。
6天后,陈东森从昏迷中醒来,家人喜极而泣,主治医生和主管护师们拍手相庆。这场历经6天的艰难马拉松,他胜利跑完了。
就像陈东森无数次对自己说的那样,他是幸运的。两三月之后他幸运匹配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及时进行了移植手术,术后状况良好。
陈东森简单总结了自己两年来的抗癌历程:治疗13个月,住院299天,输血150袋。发现早、治疗早、身体素质好,多次幸运机遇的叠加让他从死神那里赢回了生命。
满怀对生命的热爱和感恩,2025年7月,已经退休的陈东森回到深圳,回到自己公益顾问、跑团团长的岗位。
在公司提供的办公室里,满满都是深圳童乐热血跑团从2015年来开展活动的照片、热血跑友们集体或个人献血的照片,取得来自深圳市、广东省、国家各级机构的奖状和奖杯。
“我已经不能献血了,但我还有余力,‘余生’就想做一件事,大力地推广献血,让更多的人了解献血,认可献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献血也是其中一种健康的生活习惯。”陈东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