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9日讯(记者 翁任莹)“法官,多亏了您的沟通协调,我的案件终于和解了!”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负责信访工作的承办法官收到一则被执行人老刘发来消息,告知案件已成功和解。这则消息背后,是一段法院工作人员以共情为桥、以法理为基,帮助困境家庭走出债务泥潭的温暖故事。
时间回溯至数月前,老刘夫妇刚踏入信访室,便抑制不住悲痛情绪,瘫坐在地失声痛哭,手写的《情况说明》散落一地。“儿子已经走了,我们真的承受不了更多了!”“账户冻结了,日子没法过,小孙子怎么办啊!”
经了解,这是一起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老刘夫妇的儿子小刘2018年向债权人老蒋借款10万元,后小刘于同年不幸离世,借款未能偿还。老蒋遂将老刘夫妇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老刘夫妇在实际继承小刘遗产的范围内承担还款责任,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法院依法冻结了老两口的银行账户。
面对情绪激动的老刘夫妇,承办法官第一时间调整状态,一边拾起地上的纸张,一边轻声安抚,耐心倾听老刘夫妇的诉求,从他们的哭诉中梳理家庭经济困境的根源,为后续工作找准切入点。
情绪稍缓后,老刘夫妇对判决和执行程序仍存疑惑与抵触:“都说人死账消,为什么我们还要替子还债?”“我们白发人送黑发人,还要养小孙子,退休金微薄,未来开支根本没着落。”针对这些疑问,承办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两人生活实际,详细解释判决依据与执行程序:“法律规定继承人需在继承遗产范围内偿还债务,暂时冻结账户是为确保款项不被转移,并未划走资金。”
沟通后,老刘夫妇逐渐理解法院工作,表态愿意配合执行,但坦言经济确有难处。为让二人安心,承办法官留下联系电话,承诺会持续跟进案件。随后,承办法官向院领导汇报接访情况,并与执行法官沟通,考虑到老刘夫妇的特殊困境,法院决定暂不扣划冻结财产,为双方协商留出缓冲时间。
此后,承办法官一方面多次与老刘夫妇联系,及时告知案件进展,提供必要指导帮助;另一方面,与执行法官共同推进执行和解,积极搭建双方沟通桥梁。
经过反复协调,老刘夫妇与老蒋最终达成一致:老刘夫妇在约定期限内一次性支付老蒋5万元,老蒋收到款项后,不得就该10万元借款纠纷再以任何形式向老刘夫妇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