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8日讯(记者 赵文硕)“志向和热爱是伟大行为的双翼。”歌德的这句名言,是毕宝仪的人生信条,也恰是她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

从歌剧舞台到教育前沿
毕宝仪出身音乐世家,在父母的熏陶下,她早早确立了艺术道路。少年远赴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深造,后就读于莫斯科音乐大学、德国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后又留在德国任教。并在国际轻歌剧比赛、国际声乐比赛中多次获奖。

2015年,毕宝仪通过南方科技大学艺术中心主任招聘来到深圳,这一待就是十年。
作为旅居德国20余年的女中音歌唱家,她对德奥艺术歌曲情有独钟。先后在境山剧场举行艺术歌曲音乐会,将贝多芬、马勒的作品娓娓道来。“我想通过讲解让大家了解这种艺术形式与诗歌相连的深奥之美。”十年耕耘,如今德奥艺术歌曲已在深圳音乐厅、高校中生根发芽。
在深圳歌剧舞剧院建院之初,她担任中法合作歌剧的中方导演并出演角色,这段经历让她记忆深刻:“能与世界知名的波尔多歌剧院合作,为深圳量身打造极具东方特色的原创作品,是难得的机遇。”
从舞台表演者到歌剧导演,再到艺术教育者,毕宝仪完成了身份的多元蜕变。身份的转变在她看来是自然而然的艺术历程:“随着年龄增长,从演唱到导演,最终成为教育工作者,这是我们学习艺术的人常走的道路。”
跨学科融合的深圳实践
作为深圳文化发展的亲历者,她不仅见证了深圳歌剧舞剧院的创立、与德国汉堡国立歌剧院联合制作《卡门》等重要节点,更亲历了舞剧《咏春》在全球引发的轰动。尤其令她自豪的是,她曾随《咏春》团队重返母校莫斯科格涅辛音乐学院,参与其130周年校庆盛典。
那一次,她的身份已从昔日校友转变为深圳文化的推广大使。她以流利的俄语为家乡的文艺作品倾情推介。那一刻,她不仅是重返母校的真挚学子,更是这座城市文化发展的见证人与传递者——这份双重身份,让她倍感自豪与骄傲。
“来到了深圳,我的人生也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在深圳工作的十年间,毕宝仪的身份愈发多元化。
她在南方科技大学创立了“科学与艺术融创中心”,致力于让科技人才具备更全面的艺术素养。
她还成功打通了艺术与医学的界限,成为深圳大学总医院耳鼻喉科特需门诊的坐诊专家,与专科医生共同开创了“艺术嗓音”治疗新模式。“艺术嗓音过去只服务少数专业人士,现在随着医学发展,它应该服务更广大群众。”她解释道。在深圳这座创新之都,医院打破常规,允许艺术专家与医师共同坐诊,这在国内堪称首创。
此后,她带领团队走进社区、文化馆、高校,举办多场公益活动,为普通市民、合唱团员、专业学子提供嗓音检查、科学发声指导,让这个深奥学科惠及大众。

从德奥艺术歌曲的引介者,到科学与艺术的融创者,再到艺术嗓音的拓荒者,毕宝仪用十年时间,在深圳这片热土上完成了艺术的多元转化。她说,“我希望持续在高校培养人才,让南方科技大学的学子走向世界;继续深耕深大总医院的艺术嗓音诊疗,让更多患者受益;更重要的是,推动深圳艺术走向国际舞台。”
(图片来源受访者)
记者:赵文硕
策划:李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