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五五”金融发展方向 深圳国际金融大会启幕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19日讯(记者 汤莎)11月19日,2025深圳国际金融大会在深圳前海盛大开幕。作为第十九届深圳国际金融博览会的核心环节,大会以“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题,不仅汇聚中外政商学界重磅嘉宾共商金融发展大计,更通过前沿观点碰撞、创新成果发布与人才基地落地,凸显深圳在国家金融战略中的核心地位,为“十五五”时期金融高质量发展与全球产业金融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大咖密集发声,锚定“十五五”金融发展核心方向

开幕式及主旨演讲环节,多位业界权威人士围绕“十五五”金融改革、产业协同与风险防控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度解读,为行业发展提供清晰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金融创新与开放的“先行阵地”,需依托制度优势,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先行先试,推动大湾区成为引领全球经济的增长极,为全球金融稳定注入“中国动能”。

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周延礼提出,“十五五”时期,保险业需进一步发挥“经济社会减震器”作用——既要护航实体经济、筑牢产业安全屏障,也要夯实民生保障、防范重大金融风险,尤其要应对新型社会风险,为大湾区金融安全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险支撑。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认为,AI技术迭代正推动金融资产加速向“科技化”转型,“从轻资产到重资本”已成为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大湾区凭借成熟的资本市场生态、产业链协同能力与制度创新优势,已成为这一转型的“核心实践区”,未来需持续推进转型,实现产业链共赢与创新迭代。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表示,人工智能是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关键引擎,“十五五”时期需让金融成为资源配置与创新激励的核心力量。他建议通过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重构资本市场“资产端—需求端—制度端”生态链,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开放包容、共享增长”的中国方案。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提出,中国银行业已进入“转型升级、价值创造”新阶段,需紧扣“国家所需、行业所向、客户所愿”,在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同时,提升专业化、国际化与大财富管理能力。大湾区作为改革前沿,将成为银行业把握产业变革趋势、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关键试验田”,助力金融强国建设。

韩国前总理、第56届联合国大会主席韩升洙通过视频发来致辞,他认为,真正的金融强国必须成为维护全球稳定、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深圳作为全球金融、科技与供应链枢纽,需以审慎的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绿色与包容性发展,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体。

锚定三大核心价值,赋能全球产业金融中心建设

开幕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金融卓越人才大湾区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将构建“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国际实践—科研智库”全链条培养体系,深化校地合作与产教融合,为金融强国建设和大湾区开放提供人才支撑,夯实深圳“人才高地”优势。

当天下午,“科技创新与国际产融结合”全体大会举行。11月20日,还将举行“全球金融市场与政策创新”“金融开放与世界经济展望”两场全体大会,与会嘉宾将围绕金融开放、产融循环、政策创新、全球治理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活动期间,还将发布《中国金融形势分析》《金融业大模型应用指南》《高关税背景下的美元趋势与对新兴市场的影响》、招商银行“科技金融4×3矩阵式综合服务方案”、北京银行深圳分行金融支持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方案等研究报告和成果,将前沿理论与实践结合,推动深圳在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等领域持续领跑,强化深圳“金融创新策源地”地位。

大会同步举办9场平行会议,聚焦金融文化、人工智能、保险投资、汽车产融、企业出海、金融人才、深港合作、跨境生态、科技保险等议题,汇聚政产学研用各界智慧,助力深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地。

本次大会将持续至11月21日,后续还将围绕金融开放、产融循环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作为连接中国与世界、金融与开放的重要纽带,大会将进一步推动深圳在金融强国建设与大湾区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主办方供图授权使用)

记者:汤莎 审核:胡津玮 校对:吴沁彤 责任编辑:郑晓鹏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