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强社康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心梗一包药”。受访单位供图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20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温银妮)近日,75岁的高血压患者陈伯(化名)在福强社康进行常规慢病回诊时,护士顾艳丽凭借专业警觉,识别患者急性心梗征兆。经社康与医院本部无缝协同救援,目前陈伯病情已平稳,正逐步康复。
当天上午,陈伯按每月惯例,和老伴散步到福强社康开取降压药。挂号、测身高体重、量血压,整套流程按部就班,与过往的慢病回诊并无二致。
在诊前医防融合岗,护士顾艳丽为陈伯测量血压时,进行日常随访:“陈伯,最近身子怎么样?有没有哪不舒服?”陈伯随口答道:“可能转凉了,这几天胸口时不时发闷,半小时前又不舒服了一阵,歇了会才来的。”
顾艳丽瞬间警觉——她与陈伯老两口熟络已久,清楚记得这位老人曾有急性心梗并心脏支架植入史,“胸口发闷”无疑是危险信号。
“您赶紧坐下,千万别动!”顾艳丽连忙扶住陈伯坐稳,上报护理组长刘雪梅与诊室医生。医生第一时间为陈伯安排急诊心电图检查,仅4分钟后,远程心电图中心传来结果:异常Q波、ST段抬高,明确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必须立即转诊至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本部。
一场无缝衔接的生命救援即刻启动。福强社康迅速开通胸痛中心绿色转诊通道,同步为陈伯建立静脉通路、上心电监护,并及时让其服下“心梗一包药”。医院120救护车抵达社康,将陈伯送往中大八院胸痛中心。
陈伯抵达中大八院本部,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入心内科,一系列专业高效的救治迅速展开,成功化解致命危机。目前,陈伯病情已平稳,正在逐步康复中。
此次成功救治,既得益于深圳“15分钟医疗救治圈”高效协同,让转诊、救治无缝衔接,也源于社康护理团队的专业警觉,更离不开患者坚持规范慢病随访的健康意识。
据悉,在福强社康,像陈伯这样被纳入规范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有439名,糖尿病患者202名。通过每季度一次的健康随访、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社康团队用不间断的监测与守护,把“医防融合”落到实处。
医护人员温馨提醒,天气渐凉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中老年人应重视慢病规范管理,切勿忽视身体“微小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