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同频共振 沙河小学爬山虎课程解锁协同育人新路径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 关键词
  • 简介
  • 重点
  • 分析
  • 猜你
    想问

深圳新闻网2025年11月20日讯(记者 郭嘉峰)11月18日,南山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沙河街道)揭牌仪式暨第二批百人讲师团启动仪式在南山外国语学校(集团)沙河小学隆重举行。活动中,沙河小学创新研发的“3+N”爬山虎系列探究课程也正式发布。

实体阵地落地、专业队伍聚能、校本课程亮相……一场活动,三块里程碑,串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完整链条,标志着南山区家庭教育从“分散服务”迈向“阵地化统筹+专业化驱动”的新阶段,以“无边界教室”的创新实践诠释教育本质,为南山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强劲动能。

深耕社区资源,“爬山虎课程”让教育随处发生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沙河小学四年(1)班学生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老师问班上有哪位同学去过桂林?同学们纷纷摇头,这一幕深深触动了校长张旭,他立即联系了辖区内的锦绣中华民俗村景区,让孩子们有机会走近“漓江”。

这次走出校园的研学,成为沙河小学开发“3+N”爬山虎系列探究课程的原点和契机。张旭表示,通过去主题公园游览,成功打破了学校的“围墙”,让教育随时随地发生,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跨学科学习的乐趣,同时该课程也成了一个抓手,真正撬动社区、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充分互补,集聚力量,为孩子赋能。

据了解,该系列课程以“让社区成为没有边界的教室,让资源成为触手可及的教材”为核心理念,将单周半天校外实践与双周半天校内阅读有机结合,构建起三大核心课程支柱与N项延伸实践的“爬山虎课程”体系。

其中,《欢乐谷里的自然科学探索课》以景区游乐设施为“活的实验室”,融合物理、数学等学科知识,引导学生与家长共同完成“观察-体验-探究-创造”的完整科学实践;《世界之窗里的国际理解课》打破学科壁垒,通过“基础知识激趣-多元文化体验-跨文化比较”的进阶模块,搭配家庭“一带一路”主题研学等活动,培育学生立足本土的全球视野;《锦绣中华里的家国情怀课》则融合地理、历史、艺术等多学科内容,设计“江山如画-文明如歌-精神如炬”三大模块,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追溯家族迁移史、寻访家乡非遗文化。该课程也成为深圳市提出“每周半天计划”后的一次积极响应。

2026年,沙河小学即将迎来65周年校庆,这所在教育变革中不断创新探索的学校,通过这套课程不仅实现了跨学科综合实践的深度突破,更构建了“校家社协作”的良性生态闭环,让家长从教育旁观者转变为孩子成长的协作者,让社区资源转化为触手可及的教育素材,生动诠释了“教育即生活”“社会即学校”的深刻内涵,为深圳市“每周半天计划”提供了富有本土特色的实践样本。

打破教育围墙,家校社合力共筑家庭教育高地

活动中,南山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沙河街道)正式揭牌,第二批家庭教育百人讲师团同步启动,标志着区域家庭教育迈入“阵地化统筹+专业化驱动”的新阶段。

南山区家庭教育实践基地落户沙河小学后,将整合区级优质教育资源,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固定场所与系统支撑,推动家庭教育服务从零散化、碎片化走向规范化、体系化,成为连接学校、家庭、社区的核心支点,让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实践有了坚实的落地平台。

同步启动的南山区第二批家庭教育百人讲师团,汇聚了跨领域教育力量,将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为实践课程实施与家长教育困惑解答提供有力支撑。据介绍,讲师团将构建“讲师年龄段横向分类”与“教育内涵纵向分级”的年度课程体系,精准匹配不同年龄段学生家庭的教育需求,把科学的教育方法、先进的教育理念送进千家万户,进一步强化家校社育人合力,为区域家庭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专业动能。

“孩子的成长需要社会形成合力。”南山区教育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百人讲师团”是希望用身边的家长的故事与大家产生共鸣。希望通过“校-家-社”建设和“百人讲师团”形成的合力,慢慢为传统家庭教育社会观念“松绑”。希望家长和南山校长们意识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街道、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

“第二批线下家庭教育讲师团,目前由81位老师构成,提供了85节课供大家学习。”据南山区教育局公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山区目前已启用在线智慧父母学院平台。该平台推出了包括方法课和通识课等在内的课程体系,目前新增了智慧父母板块,共开发了480节微课,它们共同组成南山区本土化家庭教育课程超市。此外,平台还通过推进数字化的进阶管理体制,让学校登录以后就能看到每个班级孩子的家长学习情况。

“家庭教育不再是某个家庭的‘私事’,而是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国事’。”南山区教育局家庭教育促进中心将以此次揭牌为起点,把实践基地建成“沉浸体验+资源聚合+模式示范”的枢纽站,把百人讲师团打造成网格化服务的“先锋队”,并与智慧父母学院数据平台互通,形成“固定阵地+流动专家”双轮驱动,构建有形、有神、有效的家校社协同“教联体”,让每个孩子“身上有汗,眼中有光”。

记者:郭嘉峰 审核:田晨夕 校对:周浩桦 责任编辑:单铭捷

AI视界(以下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关键词

简介

重点

分析

猜你想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