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319828_15964461198891n[1].jpg](/photo/pic/2020-08/04/037347bc-17e5-445e-a11a-eaa4480f8e75.jpg)
盘锦市胡家镇农民张海涛在自家稻田里查看水稻和稻田里河蟹的长势(无人机照片,7月21日摄)。辽宁省盘锦市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盘锦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推进百万亩优质水稻工程,整合河蟹产业项目,形成了“蟹稻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1126319828_15964461199221n[1].jpg](/photo/pic/2020-08/04/63350bcb-bd7c-499c-bd5a-a94f536efaf9.jpg)
一名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展示稻蟹共生实验田里的河蟹(7月16日摄)。辽宁省盘锦市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盘锦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推进百万亩优质水稻工程,整合河蟹产业项目,形成了“蟹稻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1126319828_15964461199431n[1].jpg](/photo/pic/2020-08/04/d7d93eda-2744-49fd-91a3-2ad796fb799c.jpg)
这是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稻蟹共生实验田里的河蟹(7月16日摄)。辽宁省盘锦市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盘锦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推进百万亩优质水稻工程,整合河蟹产业项目,形成了“蟹稻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1126319828_15964461199611n[1].jpg](/photo/pic/2020-08/04/49cc15af-de7e-460a-823b-ba9d6b542e1b.jpg)
这是盘锦市胡家镇的水稻稻田(无人机照片,7月21日摄)。辽宁省盘锦市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盘锦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推进百万亩优质水稻工程,整合河蟹产业项目,形成了“蟹稻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1126319828_15964461199871n[1].jpg](/photo/pic/2020-08/04/b4cf9d32-d0de-4813-805c-5cd134c5c35c.jpg)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稻蟹共生实验田工作(7月16日摄)。辽宁省盘锦市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盘锦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推进百万亩优质水稻工程,整合河蟹产业项目,形成了“蟹稻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盘锦光合蟹业有限公司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标本分析(7月16日摄)。辽宁省盘锦市是我国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盘锦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基地,推进百万亩优质水稻工程,整合河蟹产业项目,形成了“蟹稻共生、一地两用、一水两养、一季三收”的高效立体生态综合种养模式,为北方水稻主产区的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途径。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