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首页推荐>

工业富联上市4月首次破发

工业富联上市4月首次破发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10月8日,工业富联在A股交易整整4个月之际,股价首次跌破13.77元的发行价,截至收盘,工业富联收报13.72元,下跌3.65%,成交3.95亿元;总市值2702.20亿元,较高点5192亿元缩水47.96%,市值蒸发2490亿元。

10月8日,工业富联在A股交易整整4个月之际,股价首次跌破13.77元的发行价,截至收盘,工业富联收报13.72元,下跌3.65%,成交3.95亿元;总市值2702.20亿元,较高点5192亿元缩水47.96%,市值蒸发2490亿元。

业绩成长差强人意

在创造了36天的A股最快过会纪录之后,工业富联于2018年6月8日正式登陆A股。然而,它的光环仅在3个涨停板之后便开始黯淡,其后是连续不断地下挫,10月8日,工业富联跌破发行价13.77元。

事实上,工业富联从上市伊始便饱受估值过高的争议。

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代工企业鸿海精密集团旗下的子公司,披着工业互联网外衣、甚至将工业互联网嵌入公司名称的工业富联,究竟算是一家科技公司还是一家代工厂?

上市刚好4个月,工业富联股价便破发。显然,市场给予了工业富联代工厂的估值,而业绩成长性低或是其破发主因。

8月13日,工业富联披露上市后首份财报。半年报数据显示,工业富联2018年上半年营收1589.9亿元,同比增长16.29%,实现净利润54.4亿元,同比增长2.24%。

而往前追溯,工业富联的业绩也并不如人意,呈现持续下滑的状态。该公司2015年至2017年的净利润率分别为5.26%、5.27%和4.48%。同期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0.50%、10.65%和10.14%。不断走低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当然和制造主业属性不无关系。

显然,成立仅三年的工业富联还没来得及搭上工业互联网的快车,就几乎陷入利润增长停滞的泥潭。这样的表现当然是不符合投资者对工业互联网独角兽的预期的。

值得一提的是,工业富联的营收有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客户和海外市场。在半年度报告中,工业富联再次提示了客户集中度较高和境外经营两大风险。工业富联称:“国际关系紧张、战争、贸易制裁等无法预知的因素或其他不可抗力情形,可能对公司境外业务的正常开展和持续发展带来潜在不利影响。”

市场态度从大热到大冷

如何看待工业富联跌破发行价,后市将会如何运行呢?

深圳新里程董事长赖戌播表示,工业富联股本达196.953亿股,公司业绩成长性一般,破发在意料之中。赖戌播认为,当前A股平均市盈率约13倍,而工业富联约25倍,显然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同时,工业富联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中美贸易摩擦的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对公司经营产生一些影响。展望后市走势,工业富联可能会震荡整理,工业富联上市前战略投资者可能亏损。但工业富联若跌到10元下方,投资者可从投资角度适量参与。

香港某投行人士认为,“工业富联大股东鸿海精密的市盈率仅为10倍左右,因此工业富联在A股可能面临一定的抛售压力。同时,工业富联的买入机会应该是其市盈率下滑至15倍左右。截至9月25日,该公司动态市盈率为26.1倍,静态市盈率为17.91倍。而从预测其2018年每股收益为0.88元来测算,13.2元/股附近才是合理的入场点。”

从大热到大冷,市场为何对工业富联态度发生如此大转变呢?

对于A股投资者而言,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富联提振股价所能找到的最好的故事范本,但想要把这个故事讲好却没那么容易。

在工业富联公布2018中期业绩后,中金公司、群益证券、平安证券、华金证券均给出增持评级,在报告中提及最多的正是“工业互联网”。

从半年度报告来看,工业富联的工业互联网才刚起步,远没有到能拉动公司营收或利润增长的程度。

从公司目前经营业绩来看,转型之路非常艰辛并且充满不确定性,是否能够脱离产业链最低端打工者的地位,实现真正宣称的工业互联网的高端产业,还需拭目以待。(记者 钟国斌

[责任编辑:江书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