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

壹读书会国学经典开讲:中国文化中的“理”

壹读书会国学经典开讲:中国文化中的“理”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理”是日常生活中常挂嘴边的一个字,比如说:你讲不讲理?有没有道理?明不明理?这些都是很常用的话。但到底什么是“理”?这个“理”要如何理解?11月18日下午,由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壹读书会主办的国学讲座“中国文化中的‘理’”在深圳西丽A PARK国际高校创客空间开讲。

 深圳新闻网讯  是日常生活中常挂嘴边的一个字,比如说:你讲不讲理?有没有道理?明不明理?这些都是很常用的话。但到底什么是?这个要如何理解?1118日下午,由深圳大学宗教文化研究所与壹读书会主办的国学讲座中国文化中的’”在深圳西丽A  PARK国际高校创客空间开讲,本次国学讲座邀请的嘉宾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国学研究所所长、哲学系教授景海峰,景教授博通古今,融贯中西为到场听众送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1118日下午,国学讲座中国文化中的’”活动现场。 

的由来 

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非常核心的范畴,也是一个文化转型的标志性概念。中国文化自轴心时代以来,两千多年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的阶段,一个是的阶段,从宋朝以来的八九百年,一直到今天,实际是一个讲的社会。景教授介绍道,在先秦时代,诸子学派都以论为主,儒、墨、法、道、阴阳等各家的思想里面,都不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直到中古以后,尤其是宋代理学兴起后,才突显出来,成为中国文化新时期的最重要的符号。

 清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戴震在《孟子字义疏证》中就说道,今虽至愚之人,悖戾恣雎,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进一步表明宋以来,“理”就成为大家的一种习俗。

 

景海峰教授讲解中国文化中的 

层层剖析  万事皆在

景海峰教授研究中国哲学史与儒学三十余年,博古通今。在讲座中,景教授对刘劭的《人物志·材理篇》中的四若夫田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人情枢机,情之理也。现场层层深入,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从客观事物出发的事理,到不断变化的情理,再到学术方法的义理,再到万事万物的道理,深入浅出,为现场听众讲述了一场的文化饕餮盛宴。

 

活动现场 听众认真学习 

两个小时的讲座,景教授旁征博引,例举了大量生活当中的常识让大家理解不同状态下的“理”的涵义。现场听众也是聚精会神,收获颇丰,原来平时大家习以为常的其中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A PARK 国际高校创客空间总裁关芬猛表示,学习国学经典对创业者也至关重要,今后A PARK将加强与壹读书会的合作,为园区创业者定期奉送精神文化大餐,让创业者从传统文化中找到前进的力量。一切力量来源于内心,天下万物,无不在“理”。创业者同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据悉,此次的主办方之一——壹读书会作为文化四版上市企业壹书文化旗下品牌,一直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坚持举办高品质的阅读讲座,希望在物质世界季度繁荣的都市里,为市民倡导一种简单健康的生活当时,通过参与优雅的文化活动回归心灵的宁静。 

 

现场国学爱好者与景教授探讨程朱理学与心学的发展。

诵读国学经典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景海峰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史和儒学研究。一般读者对哲学书籍较少问津,他认为,人文科学与现实生活确实存在一定的距离感,相对于社会学科,可能人文学科的实用性没有那么明显,但是人文学科是软实力,对人们的观念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也开始意识到精神生活的重要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活动,特别是国学经典,开始走进社区,走进街道,走入人们的生活。11月正是深圳读书月期间,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景教授建议从阅读经典读物开始,如《论语》《孟子》《大学》等经典读物,只有从经典的根本出发才能更好的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唐娜)

[责任编辑:蔡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