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记者身份敲诈勒索 “采访函”邮件暗藏玄机
2025-06-12 08:3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冒充记者身份敲诈勒索 “采访函”邮件暗藏玄机

人工智能朗读:

5月22日,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聚焦网络“黑嘴”伤企乱象。其中,在企业新品发布、上市、融资等重要时间节点,发布涉企虚假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的问题,是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的问题之一。此类行为会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多大的困扰,又将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

“采访函”邮件暗藏玄机

瞄上拟上市企业

企业收到媒体的“采访函”邮件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如果这封邮件名为采访申请,实则另有深意呢?在四川成都,就有上百家企业收到了这样暗藏玄机的邮件。

这些文档里看起来翔实专业的文字,都是打着媒体采访函的旗号,以邮件形式向一些企业发送的。

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网安大队副队长 段莹: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在公司前期的招股书当中说明的,但是他把公司招股书当中的负面问题全部罗列出来,并且在正文的下面,会加入自己的一个主观臆断,比如说公司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对其职务下调,就引导了读者对这个公司的负面担忧。

这些看似中立,却预设立场的问题都是为收到邮件的每家企业量身定制的,各不相同,但所有的邮件也有共同点,比如说,在开头都会表明身份为某正规媒体的记者或编辑,而邮件的结尾也是如出一辙:请企业在某一时间节点之前以书面形式回复,否则就会以公司公开信息披露为解读依据。

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网安大队副队长 段莹:他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你不和我联系,我就会把上述我写的内容以公开的形式发布。

公安机关查明,2020年至2023年,全国至少有上百家企业收到了同类型的邮件,而这些企业并不是对方随机挑选的,它们全部都是处于拟上市关键时期的企业。收到邮件的企业一旦与对方联系,表示在上市前的关键时期不希望有此类报道出现,对方便会隐晦地提出自己的真实意图。

成都市公安局新都区分局网安大队民警 刘犇:他们会与企业签订一个叫作“网络媒体合作协议”的协议,在这个协议当中就说得很清楚,在企业上市期间以及上市之后的一年之内,你企业会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在这个时间段内发多少篇关于企业正面的宣传文章。

这些所谓的合作协议落到纸面上,往往以征订报刊、广告为由,根据所针对企业的规模和资金实力,收取2万元到20万元不等的费用。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