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可能泄露可能个人信息?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筑牢安全防线
2025-06-12 08:32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AI可能泄露可能个人信息?人工智能时代如何筑牢安全防线

人工智能朗读:

还原受害人生活轨迹 警惕“私人定制”骗局

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针对个人信息泄露而进行的精准电信网络诈骗是如何实现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防范此类诈骗?

针对目前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与会专家、民警表示,许多此类骗局之所以能够得逞,往往是基于受害人个人信息的泄露。诈骗分子通过这些个人信息还原受害人生活轨迹,精准完成骗局的“私人定制”。

合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 杨础:比如马上快到暑假了,有很多学生朋友会出去玩,旅行的信息一旦被骗子掌握,他很有可能就给你发送机票退款的,或者说机票有延误或者取消了,需要你怎么操作。这种很明显就是掌握到了你的个人信息,尤其是订票信息旅程的信息,所以对你实施精准诈骗。

反诈民警提示,在社交软件上进行信息和图片视频发布时,需要尽量避免暴露个人关联信息。

合肥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五大队副大队长 杨础:现在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可能会比较多,有可能晒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校服暴露了孩子在哪里读书,暴露了所生活的城市,比如发家窗户外的一个美景,而这张美景图很有可能暴露了所在城市的具体区域,哪个小区等等。因为这些信息都很有可能会被坏人拿去利用,他能够因此去定制针对你的个人骗局的时候,就很容易防不胜防了。

除此以外,深度伪造技术借助人工智能,能对人脸和声音信息进行高度逼真的伪造,被不法分子用于诈骗时,往往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执行院长 俞能海:我们现在家人看到了我的影像,这个影像是真是假不一定,可能是处理过了。尤其是像现在很多老百姓,我建议只要谈到钱,请各位一定要重新复核,从另外的渠道复核,而不要简单地相信他。

(总台央视记者 李可婧 吴经伟 刘军 邵鑫扬 宁可珂)

[编辑: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