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秋拍卖为何频创纪录
2017-10-20 14:09
来源: 深圳商报

今秋拍卖为何频创纪录

人工智能朗读:

 

 

▲草间弥生的《南瓜》。

 

▲李可染《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拍出1.22亿港元。

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中国嘉德香港、匡时香港等多家拍卖行秋季拍卖会近日相继落槌,2017年香港秋拍“激战”正式结束。今年香港苏富比总成交额达31.5亿港元,创16项拍卖纪录;中国嘉德香港6.526亿港元,创造了该拍卖行拍卖季度最高总成交额;保利香港2017五周年秋季拍卖再创新高,成交总额达18.08亿港元;匡时香港2017秋拍成交2.6亿港元。深圳藏家、望野博物馆馆长阎焰亲历香港秋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分析目前艺术市场的最新变化。

越来越多年轻藏家进场

从各大拍卖行公布的拍卖成绩来看,此次各家都有亮点,也纷纷创下新的历史纪录。其中,香港苏富比表现最亮眼,总成交额达31.5亿港元,创16项拍卖纪录,包括中国瓷器拍卖纪录。北宋汝窑天青釉洗以2.943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清乾隆御制白玉瓜棱式羊首掐丝珐琅提梁茶壶以7550万港元的成交价刷新玉雕世界拍卖纪录。除此之外,14位艺术家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纪录。据了解,亚洲藏家热烈参与竞投,中国内地买家尤其踊跃。

3天11大专场,保利香港此次五周年秋拍也创下了单季拍卖的历史新高,完成了18.08亿港元的总成交额;而刚入驻香港第二年的匡时香港凭借专业优势迅速扎稳脚跟,此次秋拍总交易额达2.6亿港元。

作为多次亲历香港春秋两季拍卖的深圳藏家,阎焰观摩了今年香港秋拍的大部分拍卖预展,最大的感受在于拍卖行提供的全开放的观摩平台。阎焰认为,这无疑是所有对古代艺术品有兴趣的爱好者的福音。通过对实物实体的观摩,对研究学习都有非常大的裨益,能更好地学习对真伪的甄别和优劣的判断。另外通过参与此次秋拍,他还发现一个的新趋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收藏爱好者进场,这也就意味着收藏圈迎来了全新的群体。

今年各大拍卖行香港秋拍成绩喜人,对此,阎焰表示,今年秋拍各大拍行的成绩显得尤为突出,可以理解为拍卖市场在特定环境下的复苏。相较比往年的交易额,中国嘉德香港、保利香港的拍卖成绩皆再次刷新纪录,香港苏富比也创造了新拍卖纪录。取得这些成绩,阎焰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在拍品的倾向方面,现在拍卖行更倾向于对器物的理解和深度解读,同时不断探索新的审美潮流;另一方面,拍卖策略在媒体宣传和信息传播的手段也越来越新媒体化,更关注拍前信息的推广,以获得新的收藏客户群体。

[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