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乏格林兄弟这样的“重述者”
风靡中国的法国儿童绘本《不一样的卡梅拉》
一些家长坦言,传统文化的滋养很重要,但他们更愿意为孩子选择四大名著等经典读本,而非良莠不齐的民间故事,最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故事的价值观都与当下相去甚远。
资深媒体人皓文妈妈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她说,能进入儿童视野的民间故事读物本来就十分有限,总体感觉说教意味太浓、脱离当代生活,有些故事甚至“三观怪异”,不放心给孩子读。
“我们缺的是像格林兄弟、卡尔维诺、安吉拉·卡特一样,以一个人、一支笔、一颗心来面对中国故事的创作者。”常立说,中国像董均伦这样的优秀整理者太少太少。
他认为,长久以来中国少有创作者以个体行为来做民间故事的重述改写工作,可能是因为长期以来的一个误解:误以为民间故事应该原汁原味忠实记录,才是其价值所在。
“何况对于整理者来说,一是耗时耗力、难度大见效慢,二是这项工作本身需要研读大量文献,有些环节类似于学术研究,多数作家更喜欢自由的创作而不是枯燥的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守华也认为,中国缺乏像格林兄弟这样既是作家也是学者的人物。“早期的《格林童话》也有暴力、色情等元素,之后根据社会反馈、儿童需求多次修改,经历长期的动态过程才发展到我们看到的版本。而中国没有做到这一步,在西方风潮来袭后,又引进了大量西方的童话。现在学者们都为此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