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经营中心频道>教育>教育汇>艺术>

上屋小学艺术教育重在人人参与

上屋小学艺术教育重在人人参与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对上屋小学学生们来说,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是他们最为期盼和喜爱的节日。因为,这是一个全校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的节日。

 

一曲古筝弹奏出上屋学子风采。

艺术特色教育让上屋的孩子们全面发展。

艺术社团让学生乐学、爱学、会学

在普及艺术特色教育的同时,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提升学生艺术技能,上屋小学将艺术教育贯穿在基础课程和社团活动中。强化学校艺术社团建设,兼顾精英教育,充分利用艺术教师的资源,发挥教师专长,开设了合唱队、舞蹈队、古筝队、书法、国画等艺术社团,提升全校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教学中,学校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教师改变了“教师教歌,学生学歌”、“教师板画,学生学画”、“教师讲解、学生只听不做”的单调做法,把游戏融进课堂,把器乐引进课堂,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例如,在美术课中,美术老师让学生“听乐曲,想意境,玩玩画画,剪剪贴贴”,把音乐、绘画、工艺融为一体,激发学生兴趣。其次,学校还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拓宽教学之路。艺术教育不只是音美老师的事,学校其他学科的老师与艺术老师一起深入钻研教材,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切实全面提高艺术教育质量。

在古筝练习室,上屋小学学生们身着校服端坐在古筝前,在指尖轻拨慢挑间,悠扬的乐曲从琴弦上流淌出来。上屋小学杜老师告诉记者,一些平时数学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在社团学习古筝后,“注意力集中很多,逻辑性也变强了”。作为宝安区书法家协会教学基地,上屋小学的书法艺术教育也亮点颇多。“每日一字”让学生打下扎实基础,而在立足于学生书写能力的提高、创建有书写特色的艺术同时,书法社团还对小学生进行全面书法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写得一手好字,更对学生道德素质、意志毅力、智能素质、审美情操进行培养。

在学校社团精心培育下,上屋小学学生们在各级比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上屋小学古筝社团学生们在2016年第十二届华人艺术节荣获古筝重奏一等奖。

2015年~2017年连续三年,书法社团中10位学生获宝安区书法比赛一二三等奖。国画社团则注重张扬学生个性,打造国画特色。近年来,学校成功举办了陈美丹、梁杰、林素凡等学生个人国画作品展。

上屋小学让艺术之花绽放

上屋小学的艺术特色建设始于2006年,最初是以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然而,十多年前的上屋小学,学生生源参差不齐,家庭背景各异,绝大部分学生都是来深务工家庭子女。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语文、数学、英语一直是家长心中的“主菜单”,这同时也成为学校创建艺术教育特色的“拦路虎”。针对这一情况,学校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家长座谈会”“艺术教育特色现场会”等,消除家长的疑虑,让家长充分认识到特色教育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不仅不矛盾,还相得益彰,最终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此后,上屋小学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大力丰富师生艺术文化生活,进一步推动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艺术素养。通过艺术节活动、社团活动,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营造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艺术教育环境;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学习兴趣得到不断培养和提升,有力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活动的普及和提高,推动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多年来,上屋小学艺术教育成果显著,名列街道前茅。在各级各类比赛、评选活动中,上屋小学师生获得国家级奖励10多项,省市级奖励300多项,师生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200多篇(幅)。学生参加宝安区各类艺术比赛,获一等奖10人次、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15人次,美术教师获宝安区综合素质大赛一等奖。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教师综合能力也不断发展,经过几年探索,上屋小学艺术教育已取得丰硕成果,艺术之花在全校普开。

(孙中春 冀静波 邱绍勇 文/图)

[责任编辑:陈晓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