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化传承插上科技翅膀,15号馆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生态。
深圳新闻网2025年5月23日讯(深圳商报记者 李佳佳 文/图)当苏绣针尖触碰数字光影,当AI机器人复刻千年中医推拿,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在文博会15号馆上演梦幻联动。5月22日,文博会15号馆人气攀升,从古镇老街到经典景区再到新兴场景,文旅市场的新业态、新项目多元化呈现,处处彰显着别样风采。
转过文化科技长廊,阵阵艾草香气将观众引入山东展区的中医药秘境。记者看到,一个AI中医机器人正为观众“望闻问切”,而协作机械臂已化身理疗师,在人体经络上走出精准的“科技推拿”路线。
“舌苔微黄,气虚痰湿,建议荷叶陈皮茶调理。”市民陈先生正在东阿阿胶研发的中医AI魔镜前,体验“10秒问诊”。据现场工作人员透露,这个魔镜会通过面部识别、舌象采集和健康问卷,系统自动生成体质报告和养生方案。展会还特别设置“人机对决”体验区,老中医与AI同台把脉,传统“望闻问切”与大数据算法展开智慧交锋。
山东展区特别还原热播剧《国色芳华》场景,打造沉浸式牡丹文化空间。智能香薰系统根据观众体质释放不同中药配方,数字屏风动态演绎《本草纲目》药材图谱,而AR技术则让观众穿越千年,与“药圣”李时珍共探草木奥秘。
步入15号馆东南区域,江苏展区门口四组4米高的裸眼3D屏幕颇为吸睛,穿戴甲上的《清明上河图》汴京盛景正以微雕技艺动态延展,数字紫砂壶在光影流转间讲述着版权区块链的故事……
记者在连云港东海展台看到,形式各异的“穿戴甲”让很多女生流连忘返,“这款穿戴甲的灵感来源于《清明上河图》,采用微雕技法,在甲片上绘制出汴京盛景。”工作人员介绍道。据透露,现场十二生肖剪纸绒花系列、螺钿雀妤等创新产品,让传统技艺化身“行走的文化名片”,海外订单同比增长230%。
江苏展馆另一侧,屏幕上正在展现中国首条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投影定位、视觉检测、机器人染色等过程,通过机械臂对扎染手法的毫米级复刻、对染色轨迹的视觉动态校准等先进技术,在保留手工韵味的同时将效率提升6倍。现场展示的国潮时装上,多款采用AI染制而成的服饰,吸引众多年轻观众驻足。
当文化传承插上科技翅膀,15号馆的创新实践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生态。从区块链确权的紫砂宇宙,到AI赋能的千年中医,这场传统与未来的对话,不仅让文化遗产“活”在当下,更开启了文化消费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