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生是看绘本的专家
姬炤华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培训,但他小时候爱看埃尔热、华君武等名家作品,有事没事就翻看父亲收藏的古书、诗歌、书画作品。在潜移默化中,艺术的种子就这么种下了。
现在的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替孩子报很多“兴趣班”,与此同时,自己却总在打麻将、玩手机、看电视。在姬炤华看来,这样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天才都不是培养的,而是影响的。真正想要培养孩子艺术天分,不如塑造一个环境,那比培养更有效。
“为什么我们上过音乐和美术课,而长大后,能欣赏音乐、绘画的人却寥寥无几?”姬炤华认为这跟我们的教育有关。他提倡对于低龄孩子,应该让他们“玩艺术”:玩泥巴、撕纸、涂鸦。
在培训孩子美术的过程中,姬炤华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成人似懂非懂的艺术作品,孩子们都能欣赏。“孩子的思维不如成人那般缜密和完整,但他们完全有能力理解一些问题和发现一些细节。”姬炤华认为,孩子学会思考很重要,保留创造的能力也同样重要。
懂艺术要从大人抓起
2000年3月,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引进发行了由米切尔·恩德小说改编的一系列图画书,让姬炤华大开眼界,原来国际上的童书是这样的!当逐渐接触到国际上大量的优秀童书,姬炤华感到:这正是我们想要做的东西。
2007年伊始,姬炤华与妻子开始进行儿童阅读推广,至今仍在继续。对他们来说,这不仅仅是阅读推广,而是教育观念的纠正和普及。在与读者的接触中,他逐渐发现“现在的人不是不懂童书,而是大多不懂艺术。”因而推广艺术的启蒙,也成为了他的工作之一。
对于市面上鱼目混杂的粗糙的儿童读物,姬炤华一直也在“扫盲”。在他看来,好的儿童读物需要几个因素:首先,必须有趣,否则孩子会读不下去。姬炤华指出,现在很多画家的确会画漂亮的画,却不会讲故事。他建议,想要从事儿童读物创作的画家可以先尝试从画漫画,即学会讲故事开始。其次,儿童读物必须美,得符合艺术的标准。另外,书里面要杜绝暴力色情等不适宜孩子的内容。这一点,欧美的分级制度也是我们应该借鉴的。
在培训孩子美术的过程中,姬炤华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成人似懂非懂的艺术作品,孩子们都能欣赏。“孩子的思维不如成人那般慎密和完整,但他们完全有能力理解一些问题和发现一些细节。”